凉快了!凉快了!
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正式谢幕
在与高温热浪“战斗”了40多天之后
全国各地迎来明显降温
咱西安也迎来了凉爽天
媳妇熬成婆了有木有!
今天
大家在凉爽的阴天里
度过了幸福的一上午
不冷不热刚刚好
由于近期我国北方冷空气活跃
出伏以后也是由夏至秋的季节过渡
大家出门记得带伞哦
虽然出伏了
但我们却迎来“最凶险”的34天
为什么是“最凶险”的34天
8月21日(出伏)到9月23日(秋分),这34天是一年中气温波动最大、最频繁的时候。
老人们常说,“早上凉飕飕,中午热死牛”。在这段时间,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10℃多,昼夜温差逐渐拉大是大趋势。温差逐渐拉大会带来什么后果?血压波动,心血管疾病爆发!
不少人认为,夏天气温高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也有人认为,冬天寒冷刺激更容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其实,夏秋交替的时间才是心血管疾病的爆发期!
心血管医生介绍,人体本不怕炎热,更不惧严寒,怕就怕“一冷一热”这么一折腾,于是很多人就中风、心梗。
记住这5点
健康少风险
No.1
吃得“润一点”
出伏后,夏季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向秋季过渡,气候日渐干燥,人体的肺气相对旺盛,因此要吃得“润”一点!
10种滋阴润燥的食物
冬瓜、萝卜、藕、洋葱、海带、蘑菇、木耳、芹菜、香蕉、苹果
上面这10种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告诉家里人,让全家都吃得健康一些!
No.2
揉得“勤一点”
早晚温差大,会导致人体血压压差不稳。如果这时勤按揉头颈部,可以防止血压突增。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程凯介绍,当人血压升高时,只要去点揉或者是按压风池穴、人迎穴,大概5~15分钟之间,血压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专家提醒,从出伏后到秋分用这个方法,对于阶段性的、季节性血压问题是很好的。
No.3
喝得“多一点”
这个阶段,稳定血压除了按揉穴位外,还可以多喝点“药茶”。
荷叶茶,降压降脂
黑茶,扩张血管
银夏茶,清火润燥
No.4
睡得“早一点”
出伏后人容易感到疲乏,这就是所谓的“秋乏”。这是因为,经过“昼长夜短”的盛夏,很多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特别是老年朋友。此时如果不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秋乏”更容易出现。另外,出伏后如果睡眠不足更容易出现血压不稳,引发心血管疾病。
最佳睡眠时间
婴儿(0-2岁):11-14小时
儿童(3-13岁):10-11小时
青少年(14-17岁):8-10小时
青年人(18-25岁):7-9小时
成年人(26-64岁):7-9小时
老年人(65岁以上):7-8小时
No.5
穿得“暖一点”
人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其实这句话是针对小孩子的,而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老年人,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薄衣”。这样温差对于身体的刺激要小得多,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很多!
不过,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部位都是血管最丰富的地方,秋凉的刺激会促使血管急剧收缩,引发危险。
另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
趁周末多出去走走
呼吸呼吸新鲜空气
这么好的天气
一年也就那么几回
西安XIAN综合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司徒卷卷 | 审核:荆溪
出品:西安报业传媒集团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