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三代中的商朝,可能很多人的联想就只有商纣王和苏妲己。因为年代过于久远,且文献资料中缺乏对夏商时代的准确记载,使今人对当时的历史知之甚少,也就无怪乎只知道商纣王和苏妲己了。
但也正由于时代的久远,三代时期孕育了许多华夏文明重要内容的源头,这段时期也成了探寻文明根源不可忽略的重要阶段。商朝的先祖,王亥,不仅是商业的始祖,赋予了从事贸易的人以“商人”之称,他的死亡更是有史记载以来,第一桩被记录下来的刺杀案,并且因死因扑朔迷离,成为一桩争论不休的悬案。
01
王亥是商的第七位君主,史称“高祖亥”。那时的商还不能称作“商朝”,而只能称作“商部落”。他的父亲是因治理黄河洪水而牺牲的“冥”,他的六世祖名“契”,是帝喾的儿子,帝尧的哥哥,封为阏伯,成为商部落的始祖。阏伯的封地在今河南省的东南部,毗邻古九州之一的徐州。
阏伯因测定天文历法和教导人民保存使用火种而深受人民爱戴,死后葬于封地,后人祭拜阏伯时常于坟冢上添一包土,久而久之,成了一座土丘,被命名为“商丘”,再到后来,便以“商丘”命名商部落居住的广袤地区,成为今日商丘的源头。
阏伯的子孙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并在诸部落中率先学会了驯服牛马。到了王亥这一代,大约在公元前18世纪,已经发明了牛车和马车。有了运输工具,便可以把部落中剩余的粮食和物品运到各地去做贸易,于是,部落的首领王亥便带领着他的商队向各部落进发,开启了东方商业的源头。
既然要说他的死亡事件,那不妨爽快利落些,直接叙说他的最后一次长途贸易。
02
王亥的商队渡过黄河,来到北方易水流域的有易部落。这个按今天来说位于河北一带的大部落,不仅是他此次贸易的目的地,也是他的先祖“契”的母族部落。
有易的国君绵臣为王亥的到来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将之作为最尊贵的客人来款待——至少在王亥被刺杀之前,他已经享受了尽情的欢愉。
然而在一个深夜,熟睡中的王亥却被一个牧童暗中杀死,凶器是一把斧头。
首领被杀,商队失去领袖。凶杀的发生地点是在有易的地盘上,而从绵臣的态度来看,毫无疑问他是背后的指使者——至少是直接指使者。一时间,危机四起。王亥的弟弟王恒于是趁着深夜,向南逃窜,回到了商部落,留下商队和大批货物归于绵臣之手。
03
对于这场刺杀,因为缺少对当时具体细节的记载,后世的史学家们依据当时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判断,大致提出了三种说法:
其一,有易的首领绵臣看上了王亥带来的膘肥体壮的牛马,但因与王亥未能达成双方应允的协议,心生贪念,刺杀王亥,尽夺其牛马货物。这种推论如果对应发生在一个实力强劲的大部落和一个弱小无助的小商人之间,倒也还说的过去,因为根本不用担心将来的报复。
但是,被刺杀的王亥并不是什么无助的小商人,而是黄河流域强大的商部落首领,如果仅仅为了一队牛马便不惜与自己势均力敌的商部落结下血仇,那绵臣的头脑似乎也太愚蠢了些,硬生生的做了场亏出血来的买卖。因此这样的推论似乎不大合理。
04
其二,有观点认为王亥之死,起因在一个“淫”字上。该观点认为,在绵臣为王亥举行的宴会上,王亥以其擅长的“万舞”(一种战舞)魅惑有易部落的女子,并与之私通。而这个被王亥所勾结的女子,很有可能就是绵臣的妻子,或者是部落的大祭司,王亥试图通过这个女子制造有易部落的内乱,进而谋取有易,得到这个北方大部落的势力,从而扩充争霸天下的力量。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性。有易部落是王亥的先祖“契”的母族,商部落与有易部落保持着长期的通婚关系,即使王亥并非试图通过女人谋取有易,也有可能是因为他违背了两族通婚中的某些重要制度,导致了极坏的影响,因而遭到绵臣的下令刺杀。
当然,这也仅仅是推测,迄今并未找到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推测的合理性。
05
第三种推测最具有情节性和阴谋论的特征,认为是绵臣与王亥之弟——王恒勾结,为了争夺兄长手中的王权,筹划了这场刺杀。因为在王亥死后,王恒并没有遭到绵臣的处死,反而回到部落继承了首领的位置。出于种种无法得知的原因,继承王位的王恒并未向有易发起复仇,直到四年之后,王恒突然神秘失踪,王亥的儿子上甲微继位后,才挥军北上渡过黄河,攻打有易,最终击杀绵臣,为父报仇。
由此推论,不排除是王恒勾结绵臣策划刺杀王亥的可能,因为在这场神秘的刺杀后,在上甲微继位之前,只有王恒和绵臣是最大的获利者——王恒得到王位,绵臣得到牛马货物,难免受到后世的怀疑和阴谋论的推想。
但是,推论的内容再连贯,再显得合理,在未能找到切实的文献记载之前,谁也无法对这场刺杀下定最终的结论。因而这场发生在三千七百年前的刺杀,究竟是因为财物的争夺,还是氏族的颜面,甚至是否真的是一场王权阴谋,除了刺杀涉及的几个主要人物外,再也无法知晓,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桩不解的悬案。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萨埵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