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招待会的晚宴餐桌上,带有“70”标识的大桃格外引人注目。这国宴用桃有什么讲究?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国宴用桃的产地——平谷,是中国著名的大桃之乡,首都最大的果区。年初接到“平谷国庆礼桃”任务后,平谷区立即行动。
是荣誉更是重任
接到这项光荣任务,北京市平谷区成立了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组建“大桃保障国家队”。
然而,要在指定时间内,让大桃呈现最高品质绝非易事,任务的难度可想而知,完成任务需过“三关”:
——时间紧。平谷区是中国大桃之乡,享“首都最大果园”美誉。但9月底已进入晚桃期,下树的大桃正在减少。
——质量高。大桃生产周期长,易受虫害、天灾等不可控因素影响,但国宴大桃要求果形周正,甜度在13度以上,果面还要完整体现“70”标识。
——成熟期难控制。国宴期间,大桃要恰好达到九五分熟才有最佳口味,堪称果品培育“无法完成的任务”。
反复论证1个月
平谷区有关领导带队扎进22万亩的大桃生产区,遴选生态环境好、地理位置好、水土条件好、品种适合的桃园;几十位果品专家翻查近20年大桃培育资料,筛选最优大桃品种。
经过1个月时间的反复论证,以及农业农村部质监单位的检测,平谷最终确定3个乡镇、13亩种植园、6户果农承担国礼大桃生产任务,并选择“谷艳”“蓬仙15号”“桃王99”“莱山蜜”4个大桃品种。
制定近百项生产技术要点
平谷区农业农村局和果品办公室在原有管控技术基础上,反复论证、探究,认真梳理、制定了“平谷国桃”全要素管控手册,制定了《平谷国桃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及标准》、《平谷国桃田间生产技术措施》等技术规范,从冬季整形修剪、精细花果管理、高光效树体管控、土肥水管理、增甜提质、病虫害绿色防控,大桃生产全过程的6大方面列出了近百项生产技术要点,并先后对各生产基地进行50余次现场检查指导。
在生产中,严格执行生态绿色防控,供应基地果园统一应用绑草把、悬挂糖醋液、梨小迷向丝等农业、物理防治技术措施,减少果园用药次数,降低面源污染。采取挖排水沟防涝、架设防雹网、架设竹竿固定枝条防风、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等措施,保障平谷国庆礼桃生产安全。
依据保障供应“70”贴字要求,完成6次制版、改版设计,经过8次12个版型贴字晒字实验,图案清晰度达到了供应要求。
至此,国庆礼桃保障任务圆满完成。同时也提升了平谷区大桃生产管理、品质管控、物流配送等全要素管理水平,探索了平谷大桃精品化、高效化、精准化生产供应新模式,构建了“平谷国桃”种植标准,成为大桃产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标杆。平谷大桃的品牌影响力更是得到了大幅提升。
来源:新华网、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