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我军六大“不知名”败仗(一)——沙岭战役

2020-09-30   岁月的交错

原标题:解放战争中我军六大“不知名”败仗(一)——沙岭战役

1946年1月13日,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正式生效。但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东北,国民党军并未停止对解放区的进攻,形成了“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局面。

沙岭位于辽西平原,东凭大辽河距盘山50余里,是个较大的村镇。沙岭战斗是国军五大主力之新六军初到东北以来与解放军的第一次交手。2月11日,新6军一部进占沙岭地区。16日傍晚,解放军发起沙岭战斗,因伤亡过重,主动撤出战斗。

一、双方兵力: 国军方面:新6军第22师66团主力5个连、师教导营,共3000余人。解放军方面:东北民主联军辽东军区6个团,另以1个师在沙岭外围附近打援。

二、战役过程:

沙岭战役是北民主联军于国民党军队于沙岭村展开的一次战役,沙岭战役历时两昼三夜,歼国民党军674名,东北民主联军伤亡2157人。

1946年2月11日,国民党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及师教导营共2000余人占领盘山县沙岭村。东北民主联军集中六个团的优势兵力准备攻歼沙岭之敌。国民党军在沙岭村、七台子、马家店布防,构成三角之势。

2月16日17时,战斗打响。东北民主联军三十一团进攻沙岭村东北高地,以惨重代价于次日拂晓前占领了高地。16日19时,东北民主联军二十八团在村西南发起进攻,几次突击均未成功,五营指战员全部阵亡。东北民主联军二十九团在黄昏后包围马家店,一夜攻击无进展,二营指战员全部牺牲。民主联军三十二团在九台子北担任警戒,当晚歼灭国民党一个连的警戒分队,但东北民主联军连长肖永华孤身冲入敌阵,壮烈牺牲。

17日拂晓,东北民主联军全部撤出火线,于当晚22时,发起总攻,激战一夜突破前沿阵地,18日白天,东北民主联军投入3个团向村内突破,因伤亡惨重退出。是日黄昏,东北民主联军误认为国民党军撤退,遂大胆开进,突遭反击,伤亡惨重。19日,东北民主联军撤出战斗,国民党军也窜回盘山。 沙岭战役历时两昼三夜,歼国民党军674名,东北民主联军伤亡2157人。

三、战役分析:

解放军主动发起沙岭战斗,是典型的围点打援战术。其作战企图是以优势兵力,一口吃掉看似兵力单薄的新六军在沙岭地区守军。但通过实战证明,解放军对新到东北的国军精锐部队战斗力估计不足,在作战中吃了大亏,最后还被迫撤出战斗。据解放军战史记载:我于沙岭,经过一昼三夜约48小时的激烈战斗,于敌新6军22师66团以惨重挫伤,歼敌674名,但我付出伤亡减员2159名的代价。特别是战斗骨干和干部伤亡过大,部队锐气也受到了严重挫伤。

沙岭战斗后,4纵各旅团召开烈士追悼大会上,几乎人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当地群众送的挽联写到:“惜见战士英勇慷慨死,辽河两岸草木皆挥泪。” 4纵“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军”的歌谣就产生在这个悲壮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