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又现霉菌超标,还能保障消费者健康吗?问题如何解决?

2020-06-13   天天科技说

原标题:保健食品又现霉菌超标,还能保障消费者健康吗?问题如何解决?

在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单中,又有一种因霉菌和酵母菌超标的保健食品。其实,近年来的权威食品安全抽检结果显示,保健食品已多次出现霉菌等超标问题。

食品安全人士指出,除霉菌和酵母菌指标不合格外,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不合格问题也多次降临保健食品,按目前的情况分析,微生物超标问题不会就此消失,还会不断将保健食品送上食品安全黑名单。

保健食品属特殊食品,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是一类高品质食品,本应保障消费者健康、给广大国民带来健康快乐。但多年来多次因霉菌等微生物超标而被曝光,保健食品的高端形象大受影响,也不得不令公众心生疑问:这样的保健食品屡屡“生病”,又怎能保障消费者健康呢?对于还可能不时出现的霉菌、细菌等微生物超标问题,保健食品企业该如何应对呢?

食品安全人士表示,保健食品企业只有加强食品安全管理,才能有效消除保健食品中屡屡出现的霉菌、菌落总数等超标问题,才能给广大消费者呈现更多的营养健康食品。

一、金箍棒牌保健食品不合格,霉菌和酵母菌超标

2019年10月9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近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检出不合格食品3批次,保健食品、特殊膳食食品、食用农产品各1批次。

不合格保健食品的标称名称为金箍棒牌宝润通冲剂,生产日期和批号为2019年1月2日/20190101,产品类别为改善肠胃道功能(润肠通便)。不合格项目为霉菌和酵母,标准规定值为≤50CFU/克,而实际检测值为90CFU/克,超标80%。

食品权威资料显示,霉菌和酵母会使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营养,降低食用价值和食品安全质量,并影响食用者的健康。

在保健食品中出现霉菌和酵母菌超标的现象并非第一次,以前已发生过多起此类食品不安全事件。据2018年1月7日的中国江西网报道,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对在该省销售的保健食品进行抽检后发现,广东某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人参麦冬氨基酸胶囊,霉菌的实际检验结果为8600cfu/克,而标准规定值为≤25cfu/克,超标343倍,属于严重超标。

二、保健食品如何避开霉菌等微生物的侵害?

除霉菌和酵母菌之外,其他的微生物如细菌也经常污染保健食品。而且,除保健食品之外,其他的食品更是经常受到微生物危害,而被判为不合格食品,因其他食品(除婴幼儿食品等特殊膳食食品外)的生产要求不如保健食品严格。

据市场监管总局消息,2019年第2季度,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共完成并公布635151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检验项目不合格的15560批次。从不合格的项目类别看,微生物污染占不合格总数的22.3%,高居不合格原因的第3位。在市场监管总局其他时段以及各地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分析中,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也一直是导致食品不合格的一个主要原因。

保健食品本来是给人们带来健康的高端食品,如今却频频曝出霉菌等微生物超标的丑闻,实在令人唏嘘。在亚健康人群越来越多、国民对保健食品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如何避免微生物对保健食品的侵害,提高保健食品安全质量,让消费者放心吃保健食品,从而得到更多的健康保障呢?

食品安全专家指出,要达此愿景,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因为保健食品生产实行的是许可制,一个企业只有具备完善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以及科学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才能获得保健食品生产资质。要想避免保健食品再出现霉菌、细菌甚至致病菌超标的食品安全事件,最好的办法就是保健食品企业增强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从原辅料选择、食品工艺设计和实施、杀菌消毒、自动包装等方面,严格执行相关规范,而这些规范都可以在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中找到科学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