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想活得从容,活得潇洒,舍得的道理不能不懂。
能够快乐生活的人必是懂得舍得智慧的人。如果你愿意放弃,你必须在得到任何东西之前放弃。舍得,有舍才有得,要得须先舍。
舍与得,好比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截然相反但却不可分割。也如一对孪生兄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依相伴,形影不离。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把一生的得与失加起来,结果将是零。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到离开这个世界,失去了多少,必然也就得到了多少。反之,也亦如此。因此,我们真的不需要太在意得与失。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一个人总是为他所取得的成就而骄傲,自满,或者为失去的痛苦而烦恼,天天耿耿于怀,那么他的内心肯定不会安宁。
患得患失,是焦虑与烦恼的源泉,也是悠然人生的大忌。明白了舍与得之间的道理,便可以从容面对获得与失去。
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兄弟,她们每人都从已故的父亲那里分到了一片梨园,兄弟二人靠着梨园的收成,过着相对稳定但不富裕的生活。
但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年,老二家的梨树突然遭受虫害,使用各种方法都没用。最后,梨树都枯死了,没有了梨园的收成,意味着这个家庭已经失去了经济来源。
大哥对弟弟家的遭遇深表同情,但是心底里也暗暗高兴,自己家的梨树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没有弟弟家那么不幸。
老大家媳妇则逢人便说,是自家老大的命好。如果自家的梨树枯死了,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二家媳妇对着梨树痛哭,抱怨自己家的命不好。老二为此也不知所措,但是为了安慰媳妇,便劝道,不要哭了,哭是没有用的,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我们可以到城里打工看看,也许能找到一条好的出路!过了几天,便带着一家人收拾行李进城,租了一栋小房子住下来了。
老二在城里找到了一家包子铺打工,媳妇则在家做做家务照顾孩子。老二为人是一个勤奋聪明的人,他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做包子。一年后,他离开了包子铺,用他积蓄的钱和媳妇开了一家小包子铺。一年后,小包子铺变成了大包子铺。几年后,他的生意越来越好,他成了一个成功的商人。
当老二一家人回到他们的家乡看望他们的大哥和嫂子时,大哥一家还和许多年前一样,靠梨园的收成生存。看到老二衣锦回乡,大媳妇既嫉妒又后悔。她叹了口气,心想,如果当初是我家的梨树枯死了,那现在就是我过上这样的好日子啦!
这个故事便是生活里所讲的舍与得的辩证法。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见的就是不幸。如果没有失去,我们的思维可能会受到限制,我们的脚步可能会被束缚。正是失去让我们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并相应地改变我们的命运和人生。
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时,它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当我们认识到舍和得的道理,生活的每一天都会充满希望和活力。
失去时没有必要感到懊恼,这可能是一个机会,也是新生活的开始。得到时呢?也没有必要自满,这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在与更好的东西擦肩而过。
当我们把舍与得之间的关系看透时,我们将能够以坦然和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得与失所带来的烦恼,参透得与失背后的另一面。
让一次次有必要的“舍”去获取一次次更好的“得”,也许事业会因为大胆的放弃而绚丽起来,生活也因为有了明智的放下而愈加阳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