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条国际新闻在世界范围内被炒得沸沸扬扬。这就是媒体报道的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购买世界最大的岛屿、目前是丹麦属地的格陵兰岛。这个世界最大的岛屿,面积大约是现在美国面积的四分之一。美国这边动议一出,丹麦这边就表示反对,“我们不卖”。具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未来影响,毕竟咱们大锤说史是个讲历史的栏目,对此就不加缀叙了。
我们关注的是,购买领土这种事,从历史角度来说,行不行得通?所以本期大锤说史,我们就来八卦一下,历史上那些领土买卖的故事。
其实一说到领土购买,有一个例子,流传甚广,恐怕大家都是知道的。这就是小学课本中的《将相和》,战国时代赵国名将廉颇和名相蔺相如的故事。其中就提到,秦国的秦昭王想得到传说中的至宝和氏璧,于是就派人去联络赵惠文王,想开价用秦国统辖的十五座城市移交给赵国,以交换赵惠文王手中的和氏璧。
当然,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这笔领土买卖最后没成,因为蔺相如横空出世把这事给搅黄了,只是留给了后世一个著名的成语“价值连城”,专门用来描述类似于和氏璧这种绝世的宝贝。
那么历史上有没有过成功的领土买卖呢?有,而且就是在和氏璧换城这笔生意被搅黄的差不多还是同一个时代或者稍微早一些。
只不过,这次用来交换领土的筹码,是一个人。这就是著名的齐国战将,田单[dān]。这个人的名气也是极大,列位读者听友肯定知道的,当初燕国乐毅联军五国攻打齐国,一口气打下了齐国城池七十二座,齐国只剩下最后两座城池(即墨城和莒城)在坚守,其中困守即墨的就是田单田老师,在最后时刻田老师摆出了一个火牛阵,绝地反杀,把五国联军又给推回去了,收复了齐国的国土。从此田单名震列国,成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名将。
按照《战国策》的说法,田单成了交换领土的筹码,是田单复齐之后的事情。当时燕国派高阳君带大军攻打赵国,赵王在平原君的建议下,割让了赵国在济东的三座城市以及它仨周围附属的五十四座乡镇给齐国,就是想让齐国的名将田单作为赵将领军出征,抵挡燕国。这次领土换名将的交易是成了的,因为后来田单就代表赵国出战,再后来,田单就没有回齐国而是留在了赵国。
不过这笔生意,并没有看上去的交易那么简单。仔细检点这件事,不难发现买卖双方各自的小算盘。齐国这边因为田单复齐功劳极大,齐王就有点忌讳了,对他来说,功高震主的田单的威胁也不小,而且田单这边复国之后急于通过改革复兴齐国,但是齐国当时积重难返,齐王自己都昏聩[kuì]不堪,君臣还处于互相看不上的状态,因此齐国作为卖主,实际是愿意出售田单的。
而作为买家的赵国,看中了田单在齐国与燕国之间至死不休的冤仇中的地位,况且赵国那仨城本来就是之前五国攻齐时(赵国也有份参与)的边界地带,齐国复国之后与赵国也有冲突,赵国因此借这个机会用三座城池缓和齐赵矛盾,同时又用齐国的田单这柄快刀来个借刀杀人。恐怕这也是赵国的谋划。
领土毕竟事关国家安危,而且在战国时代,领土本来就代表着人口和物资,没有哪一个国家肯随随便便就拿出来做交易的。如果交易,这里面的利益纠纷都是非常多的,绝不仅仅是看上了钱财或者人才那么简单。
类似的领土买卖在南北朝时期也发生过,这就是南朝陈朝的陈文帝,用鲁山城从北方的北周王朝那里换回来自己的弟弟。鲁山城不大,但是属于当时陈朝和北周接壤边境地带的一处要地。这次买卖成功,主要是陈文帝非常宠信自己的弟弟,所以肯用一座城来赎回他。不过即便如此,陈文帝也是非常心疼自己这块地的。而且这种态度,就在领土买卖达成的时候,陈文帝直接就把这种不舍说出来了。
其实,对于历史上的国家来说,没有哪一块领土是多余的,是可以随随便便丢给别人的。因此即便是在世界近代史上购买领土最多的美国,每一次购买领土也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
比如1803年美国与法国签订购买条约,美国耗资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买了北美的路易斯安那,这块领土的面积大约是214万平方公里。这个面积跟这回新闻中的格陵兰岛(大约216万平方公里)面积差不多。这一桩看起来明显赔本的生意,是名震欧洲的拿破仑做出的。
拿破仑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之所以肯做这笔生意,就是因为法国当时在加勒比海最重要的殖民地圣多明各爆发了黑人起义,法国出动大军镇压结果失败了,圣多明各和路易斯安那属于唇亡齿寒的关系,从经济上来说,路易斯安那出产的所有物资只有通过圣多明各这个贸易窗口才能变成实际的利益,而如今,这个窗口没了。
与此同时,屋漏偏逢连夜雨,法国在欧洲与英国的争霸正处在一触即发的紧张边缘,一旦法国与英国开战,当时控制世界海洋的英国肯定会切断法国与北美殖民地的联络,在这种情况下,路易斯安那不仅不能给法国输送利益,还会成为巨大的累赘,在这种局面下,即便是横扫欧洲的拿破仑也不得不低头。1803年4月30日美法签署协议,这笔国土买卖之后才过了半个月,英法的全面战争就打响了。这才是拿破仑肯卖领土的真正原因。
类似的情况在1867年又上演了一次,这次是美国花费720万美元从俄国那里购买了阿拉斯加。这次同样是俄国内外交困之下的买卖。当时1856年俄国在与英法之间持续四年的克里米亚战争惨败,经济受到重创,国库空虚,而英国那边借着战胜之威,正积极筹划夺占俄占阿拉斯加,对于俄国来说,让世界霸主英国占领阿拉斯加是对其远东的严重威胁。
而美国这边对阿拉斯加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俄国方面负责经营阿拉斯加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善,一直处于濒临破产的状态,还需要俄国人往里面搭钱。对于俄国来说,出售阿拉斯加可以说一举三得,即减少了继续往大坑里扔钱,还能赚美国人的钱,最重要的是堵住英国人染指阿拉斯加的风险。于是才有了这一桩领土买卖。
从世界历史上来看,只要涉及领土买卖,摆在谈判桌上的金钱和利益,远远没有深埋于合同之下的复杂国家利益折冲更重要。这就是复杂领土交易中,更复杂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