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舅舅),我们来看您了!孟良崮战役烈士贾文藻72年后终于和亲人“相见”

2019-10-17   沂蒙晚报

70多年的寻找,终得圆满,孟良崮战役2865位牺牲将士之一的贾文藻烈士在72年后,终于和自己的后辈亲人们“相见”了。16日上午,来自辽宁大连的贾文藻烈士后辈亲人们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看着英烈碑上亲人的名字,悲欣交集。“叔叔(舅舅),我们来看您了!72年了,我们来晚了!”

烈士亲人为贾文藻烈士敬献花篮。

站在贾文藻烈士英名前,家人久久不愿离去。

巍巍沂蒙山,英雄孟良崮。72年前那场战役的硝烟早已消逝,但2865名烈士的英魂早已扎根沂蒙。16日上午,贾书芬、贾书俊、贾书香、王传美、王传君、王传凤、李室敏7位贾文藻烈士后辈亲人终于来到祖辈、父辈最为牵挂的人身边。这一刻,点点雨星忽然从天空中飘落,似乎被这积攒了72年的亲情和牵挂感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瞻仰孟良崮烈士陵园的党员、群众,也被这一幕所感动,大家口口相传,“又有一位烈士找到亲人了!又有一个大家庭终于团聚了。”

寻找烈士,一个沉重的话题。烈士的7位亲属站在孟良崮战役英烈碑前敬献花圈,鞠躬致敬,看着西北方向第二排第二个名字“贾文藻”,久久不愿离去,心中都有说不完的话想和叔叔(舅舅)倾诉。此时,外甥女王传君更是落下了当天第三次眼泪,“舅舅,我们来看您了,这几位是您哥哥的孩子,我们是您姐姐的孩子……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找您,和您团聚是咱们全家几代人最大的心愿。”看着英烈碑上舅舅的名字,王传君几度哽咽,“您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生命,您不仅是国家的功臣,更是我们全家人的牵挂和榜样,我们定当牢记您和孟良崮牺牲将士的英勇事迹,把这作为全家的精神支柱永远流传下去。”

根据《山东省革命烈士英名录》记载,贾文藻烈士出生于1926年7月,山东省牟平县玉林店公社大屯圈大队人,1944年1月参加革命,华野九纵二十六师七十七团战士,1947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享年21岁。寥寥数语,但现场所有的人都深感沉重。了解贾文藻烈士牺牲前战斗生活的经历,也是烈士亲人这次前来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全家人仿佛看到了72年前那场艰苦卓绝的战斗。“我仿佛看到三舅拿着枪,在山林中冲锋的样子,他和大舅二舅有点像,但比他们帅多了!”抚摸着通往孟良崮战役纪念碑山路旁巨石上点点弹孔,烈士外甥女王传凤不禁感慨,当年这场战斗是多么的惨烈,有多少年轻的生命,留在了英雄的孟良崮上。“我终于明白了沂蒙精神的真正含义,明白陈毅元帅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沂蒙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贾文藻侄子贾书俊激动地说。

“从今往后,临沂就是我们全家人的第二故乡,不仅因为我们的亲人埋葬在这里,更是因为沂蒙人民的深情厚谊感动了我们。”烈士侄女贾书芬说,回家以后,她们会将在临沂所见所闻的一切告知家庭的每一位成员,让大家都要来此祭奠烈士亲人和孟良崮牺牲的将士,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后代把这份感动和记忆当成“传家宝”一样传承下去,为自己有贾文藻这样为国捐躯的亲人烈士感到自豪和光荣,向这么多革命前辈表示无限崇敬和缅怀。

烈士亲属深情表白:

“感谢沂蒙人民的深情厚谊”

“真没想到,临沂会是这么美的一个城市。”从一下飞机开始,这次前来孟良崮寻亲的7位烈士亲属,几乎颠覆了各自对于沂蒙老区的所有印象。“一天来,沂蒙人民的深情厚谊我们感受至深,在这里我们要一起对沂蒙晚报、孟良崮烈士陵园、东蒙集团和所有的沂蒙人民道一声,谢谢了!”

“总感觉临沂是山区,应该不是很富裕,没想到这里的城市不比我们大连差。”赶往孟良崮途经临沂城区,大家对于临沂的建设和发展惊叹不已。大家来到孟良崮烈士陵园,蒙阴县政协副主席李芸亲切陪同,陵园对于烈士各方面资料保存得细致入微,更让来自千里之外的寻亲团欣慰和感动。

“舅舅在这里长眠了72年,这次前来,我们非常放心。”外甥女王传君说,几天来的交流,一天的亲历,无不让她感受到沂蒙人民对于烈士的尊重和对沂蒙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我们和你们非亲非故,仅是烈士舅舅战斗牺牲安葬在这里,但临沂人民对我们就像亲人一样,无微不至热情款待,我们来这里一点也不感到陌生,就像回家一样。”

“今天,我们来这里不仅是祭奠亲人,更是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贾文藻侄女贾书芬说,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的奉献,让我们感动,沂蒙精神深入到这里每一个人的心中和身上,值得他们学习。“今后,我们全家必须都要来这里,让后辈们牢记这段历史,让他们为有贾文藻烈士这样的长辈感到自豪和光荣。”

“其实,我们都没见过这位长辈,对于他的记忆,都是姥姥口中讲述的样子。”外甥李室敏说,姥姥一提起她和贾文藻舅舅最后一面,就会泪流不止,我一想起这件事,也会忍不住。“姥姥说,三舅那次回家告诉姥姥,‘娘,别等我了,我可能回不来了……’”说到这里,60多岁的李室敏禁不住掩面而泣。“如果姥姥还活着,我相信她一定会非常放心的。”贾书俊说,沂蒙人民把叔叔照顾得非常好,这是他们全家人最欣慰的地方。

保存英烈资料

助后人“寻亲”梦圆

16日上午10点半,在沂蒙晚记者的陪同下,王传君一行7人到达孟良崮烈士陵园。等在大门口迎接他们的是孟良崮烈士陵园旅游开发和宣传科科长周红。在得知就是电话那头的“她”通过查阅英名录确认了舅舅贾文藻安眠在孟良崮烈士陵园时,王传君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将周红拥入怀中,“谢谢你,帮我们找到了舅舅。”

周红告诉记者,英烈亲人前来寻亲“相见”的场面也不是第一次,但是内心的感动却一次比一次强烈,作为促成寻亲成功的工作人员,她感到无比欣慰和温暖。据了解,孟良崮烈士陵园共有2865名英烈安卧于此,“只有103块墓碑上有名字,其他的大多是无名碑,要么名字和墓碑不对应,要么就是连名字也不知道。”周红说。

王传君能够顺利找到贾文藻烈士的安葬地,得益于孟良崮烈士陵园保存了大部分烈士的完整资料。英烈亭内,纪念碑上2865名烈士的英名背后,是一份详尽的烈士英名录。“前来寻亲的后人,只要确认烈士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户籍、姓名和年龄基本信息能够对上,找到的可能性就很大。”周红介绍,但大部分的英烈找不到对应的墓碑,所以英烈亭可供英烈后人祭奠。“每一个前来寻亲的后辈,我们都会提前准备好接待,准备好祭奠花篮,专人陪同讲解,让他们了解先烈战斗过的地方和那段充满火与血的历史。”周红在这次王传君一行人来之前,也照例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让“相见”得以顺利实现。

“我们还将资料较为完整的烈士信息通过网络发布‘寻亲’,两年内共有十几位烈士资料向公众推送,有三位烈士后人通过该渠道成功与我们对接。”周红说,虽然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他们也要尽最大努力,完善烈士资料,帮助更多的英烈后人“寻亲”梦圆。(文图 临报融媒记者庄成 王富军 范彩霞 李龙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