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工人日报报道,有员工因为违反了公司的薪酬保密制度被开除,引起了网友的争议。在上海一家财务公司做会计的李颖,因为和同事闲聊时,得知和自己同批入职、岗位相同的两名同事工资都比自己高,找人事经理询问原因,却挨了批评,还被告知"再有下次就走人"。
何静的遭遇和李颖相似,她在一家商贸公司做销售,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与她从事相同工作内容、业绩不相上下的8位同事,无论是工资收入还是业务提成都高出她不少。于是她向主管提出加薪,没想到没几天便被公司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解除劳动关系。何静不服,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审理后认为,公司的"密薪制"与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相悖,解聘是违法的,何静的工作这才得以保住。
仅仅是和同事交流了一下工资待遇,却惨遭解雇,这样的处罚看起来似乎过于严重,却真实地存在于许多公司之中,也有不少员工认为这项制度非常合理。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当自己的工资比别人高的时候,没人希望和同事交流之后,反被人转脸就向领导告状。领导给你高工资是欣赏你重视你,而你这样的行为,却将领导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二是因为当自己的工资比别人低的时候,你会因为心烦意乱耽误工作,也会因此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自身的价值,是自找不痛快。所以很多人认为,还是做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普通员工比较好。
有时候,公司执行且员工服从的制度也不一定就是对的,法院的判决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劳动者的收入必须公开,但是如果公司规定保密员工的收入,就很难保证同工同酬。事实上也是如此,做着相同工作的员工,很有可能接受着完全不同的待遇,在许多公司中都是如此。
同工不同酬在中国其实都是常态了,做着公司里最多的工作,每天熬夜加班,接受老板的各种不合理要求和加倍的工作量,没有加班费就算了,还被威胁干不了就走人,这就是让不少人诟病的地方。这两天,飞越旅行员工被创始人王小琴要求一天出100张设计图一事,在网上引起热议。每3分钟出一张图,这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王小琴却表示,想留就把工作做好,不想留也不勉强。面对老板的不合理要求,要么接受,要么走人,所以也有人说,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工资拿得多少的问题,而是拿不拿得到工资的问题。
更有时候,公司是拿密薪制对员工进行不正当、不合理的控制,员工为公司创造了效益,报酬与付出却完全不成正比。之所以没有人指出这个问题,是因为在不知道整体薪酬的情况下,没人知道公司是否严格遵循了同工同酬的法律规定,如果连整体的薪酬都不知道,那么又何来问题呢?更何况,即便出现问题,也会为了保住工作而撤回问题。
另一方面,公司要想公开薪酬,也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的确,有公司借着公开薪酬的方式,激发了员工的竞争意识,创造出一个积极向上、奋勇争先的工作环境。但是,这种做法也有暴露运营成本的风险。如果有竞争对手通过员工的薪酬,推算出成本,从而制定策略来压制公司的正常运作,那么这个后果该由谁来承担?密薪制的好处就在于此,不光可以保证员工心无旁骛地完成自己的工作,维持公司内部的稳定,也能保证公司日常工作的合理展开和正常运行。
所以在很多公司,薪酬保密是常态,同工不同酬也是常态。公司借这种信息不对称的便利,压榨员工价值,为公司争取最大得利的行为,正是那些要求薪酬公开的人极力想要避免的事情。员工的收入和付出不成正比,沦为公司的廉价劳动力,这对整个行业、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一种不正常也不健康的信号,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员工个人的身心成长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然而,也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同工同酬,工作内容不一样,薪酬的标准也不相同。在销售这样的行业中,虽然是在同一个岗位,干的也是同样的工作,但是业绩有高低,薪酬自然也就不一样。这样的同工不同酬,通常都是可以被接受的,薪酬公开也更能激发员工的奋斗热情。而在某些对脑力创造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中,高学历人才往往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所以即便做的是相同的工作,高学历人才的薪酬也会比低学历人才高得多。
之所以现在人们对同工不同酬的意见这么大,是因为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认为做一样的工作,就得拿相同的薪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而最伤人的不是纵向比较,是横向比较。对于和自己岗位相同、工作内容相似的同事来说,工资拿得都少或者我比你多都没问题,但是只要对方比自己多,就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事情。
因此,为了防止以上问题的出现,目前薪酬保密几乎已经成了所有就职员工中的一种潜规则,想要得到工作,就必须先同意公司的这个要求。这种对公司有诸多好处,却无法保证多劳多得,且有可能侵犯员工权益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同工同酬面前,孰轻孰重,作为公司的领导者,应当有所考量。如果做不到公开全部员工的薪酬,是否可以寻求制定一个全部员工都知情同意的规定,让公司的运作健康起来,不看眼下利益,只看长远收益,才是大公司应当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