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武汉,活在武汉,那你是否了解武汉?
都说武汉的夏天像在高压锅里,
出门几分钟人就要被蒸熟了!
可是为什么武汉这么热呢?
那今天就跟着小掌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是武汉称为“火炉”
武汉的热,大家都知道!但是武汉为什么会这么热呢?可能大家就不知道了...
因为武汉地区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大,白天太阳暴晒,水汽大量蒸发,空气湿度增大,团团热气像一个巨大的罩子将整个城市罩住,一方面使地面的热量向空中辐射的速度减慢,室内气温持续不降;另一方面使人体表面不易散热,宛如桑拿室,因此汗出如浆,闷热难耐,故号称“火炉”。
这下明白了吧
那趁“热”打铁吧!
小掌帮你科普下更多武汉的由来故事...
武汉三镇又是如何来的
武昌
三国时孙权在今鄂城建都,名武昌,不久在现在的蛇山筑城,称夏口;公元280年,晋朝将江夏郡改为武昌郡,后又改名江夏直至清末。辛亥革命后改江夏县为武昌县,武昌即成为正式名称。但“江城”的称谓原来是属于武昌的呢。
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与史郎中饮听黄鹤楼上吹笛》中云:“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所谓江城,乃指武昌,后沿称武汉为江城。
汉口
南北朝时期,汉口作为地名在史籍上出现。但今天的汉口其实只有500余年历史。汉口为汉江冲出来的城市,始于明代成化年间的汉水改道。别看汉口是武汉三镇中历史最短的,但是汉口被称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初,日本驻武汉领事小野幸吉在所著《汉口》一书中称:“汉口今为清国要港之第二,……使视察者艳称为东洋芝加哥”。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一篇署名为魏尔·瓦 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写道:“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
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武汉的那些地名
集家嘴
据《汉口丛谈》载: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改称 “集家嘴”。
卓刀泉
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广埠 屯
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应,他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头,楚王的仓库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兰陵路
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
六渡桥
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六渡桥。
水果湖
水果湖泛指武昌城区东北部滨临东湖的大片地区。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武汉是一座充满市井气息的城市,但更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与人文的城市。
无论你是生长在武汉,还是来武汉读书、工作,
都希望你稍稍停下匆忙的脚步,
了解他、感受他。
//
你知道哪些关于武汉的由来故事呢?
欢迎留言区讨论~
·END·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