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轻的时候,参加工作的惟一目的就是能挣到钱,然后等周末了就和朋友出去玩耍,基于这样的心态,我常常觉得工作是项苦差——它总是无法像玩乐那般令人放松和愉悦。
想必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吧,找工作首先考虑的就是收入高低,要是加班没有得到对等的金钱回报就会怨声载道,除了钱,我们太多人完全看不到工作背后的意义。
但是在稻盛和夫看来,这是一项难得的人生修行,而不只是简单的赚取金钱。
当年刚进社会的稻盛和夫由于找不到工作,进了一家即将倒闭的陶瓷厂,其他人都走了,只有他没有放弃。
留下来的稻盛和夫想为工厂做点什么,于是毫无陶瓷知识的他开始夜以继日的学习和工作,还把铺盖搬到了实验室,与设备和陶瓷朝夕相处。
经过努力,他最终研发出了一项领先世界的陶瓷技术,之后不仅凭借着这项技术挽救了濒临破产的陶瓷厂,还创立了日后的世界500强企业京瓷。
把工作视为修行的稻盛和夫,最终成为日本的“经营之圣”,并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
2010年的时候,他以78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日本航空公司CEO,这一年,日航因经营问题负债累累,已经向日本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
但是身为航空业门外汉的稻盛和夫,仅用1年时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不仅盈利创下了历史新高,还让日航重新上市,而且拿到三个世界第一。
盈利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世界第一。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身边的人各有不同。
有的人像墙头草,凡事不自己拿主意,比如上次为一个活动做场务决策,在征询大家意见的时候,有个女孩全程都是附和,觉得这也行,那也不错,反正随大流;
还有的人呢,属于高冷型的,外界跟自己毫无关系,我行我素,完全无法合作的那种,这种人就像块石头,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比较少见的是那种主动积极类的,干什么活都冲在前面,任何会议现场都很活跃,还会热心的帮助别人,执行力也很强。
作为老板或者同事来说,你最喜欢跟哪一类人共事?自然是最后一种了。
稻盛和夫将人分为了三种类型:
稻盛和夫就是典型的自燃人,不仅自己要做得好,还要把好的理念和方法传递出去。
那如何成为一个“自燃人”呢?稻盛和夫给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蜕变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下足功夫去努力,但只要有了这个改变的想法,那成功也只是时间问题。
无论是读书、工作、恋爱、升迁还是教育子女,我们的每一步都在不断踩坑,跌倒又爬起来,这虽然是成长,但时常会落入“后知后觉”的坑里,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们提前规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错误呢?
稻盛和夫提出了六项精进:
爱迪生曾说:“成功来自于99%的汗水加1%的天赋”
如果你足够努力,在对待每一件事的时候都十分认真,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保持这样的人生态度的话,即便是平凡之人,也能收获不平凡的人生。
我们从小就从课本中学到“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很多人都是得意时骄傲,失意时焦躁。
有句古语叫“唯谦是福”,无论是何种境地,我们都应该戒骄戒躁,保持谦逊平和的人生态度。
孔子有言“吾日三省吾身”,稻盛和夫也坚持每天做自我反省,将心中杂尘和邪念清除出去,让积极正面的心态得以生根发芽。
生在和平年代的人们,常常意识不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一遇到逆境就轻言放弃,这实在是不可取的,生命来之不易,是一切的根基,所以要懂得珍惜。
正如稻盛和夫说的那样: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人生中最快乐的事情莫过于帮助他人,这不仅能为他人带去欢乐,自己也会收获好心情。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许多打击和失意,对过往不再纠结,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接下来的生活中去。
你有没有过或者看到过这样的事例:
其实,这些都是由于你的重要性不够,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可替换率太高,自然无法站稳脚跟。
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呢?稻盛和夫只用一个方法,那就是“恒心”。
京瓷创办之初,为了帮公司谋求更长远的发展,稻盛和夫决定开发新的市场——美国。
他只身前往美国,每天都去拜访客户,可是没有一家公司愿意与他合作,稻盛和夫没有因此气馁,而是坚持出去推销自己的产品。
不久之后,纽约一家大型企业决定与稻盛和夫签单,订购高达1亿美元的陶瓷串珠。有了第一份订单,接下来,第三份、第四份……甚至是第N份订单接踵而来。
稻盛和夫正是通过自己持之以恒的精神,才为京瓷找到了生的希望,如果当时他退缩了,放弃了,那么他就不可能拿下大单,京瓷也不可能那么顺利地就开辟出美国市场,更不可能成为之后的世界500强。
可以说,正是稻盛和夫的恒心,将京瓷从“地狱”拉入了“天堂”。
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有这样一种“恒心”,那许多困难都能迎刃而解,这跟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一万小时定律”不谋而合。
在稻盛和夫传奇的一生中,他一直提倡“和魂洋才”的思想,所谓“和魂洋才”是日本战后为了强国而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先进思想,它包括了两个含义:
这跟我们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是一样的,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而最高效的方式就是向他人学习,尽可能汲取他人的优点为我所用,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得更远,走的更快。
很多人以为向外学得越多越好,但不能只顾“开疆扩土,却忘了稳固大后方”,守住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东西,才能一直成长,不能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的错,不然最终的结果将会是一事无成。
稻盛和夫就很好的做到了“和魂洋才”,他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盛重情重义的感性和大久保利通理性务实的精神,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完美结合,
不仅获得了所有员工的尊敬和爱戴,也带领公司顺利渡过经济大萧条、日币大贬值的艰难时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界奇迹。
而要想取得持续学习与进步,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现在许多人头疼的问题,与人相处,太殷勤显得目的性太强,太疏离又让人觉得无法接触。
稻盛和夫在人际关系这件事上就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利他之心”,他曾说:
“在我人生中,我绝不左顾右盼,而是遵循--利他之心,一心一意沿着自己相信的道路,笔直前行,义无反顾。”
当然,这种“利他主义”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利益,也不是纯粹的无私奉献,而是找到与对方“互利双赢”的一面,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存在下去。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成功,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也是一种磨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能经受任何灾难困苦的炼狱,却偏偏经受不住成功的磨难。
对待艰难困苦,人们往往会铆足了劲,以百倍的警惕对待任何一丝一毫的危险。可是当成功降临,他们却看淡了那些更巨大、更可怕的风险,一种傲慢的自负毁了他们!
这都是修为不够的体现,最终就可能让来之不易的成功昙花一现。
高境界的人在成功后,会领悟到只凭自己无法有此成就,因而更加努力,也就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人性。而真正的胜利者,无论是成功或者失败,都会利用机会,磨炼出纯净美丽的心灵。
这也是稻盛和夫已经抵达的彼岸,也是希望所有追梦人能到达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