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放弃公众号,在头条号上写作?

2019-09-18   高广银

自己开始在《今日头条》上创作,大概是4年前,源于头条的理念:不让人找知识,而让知识找人。在那个公众号大行其道的年代,无论是当时的搜狐还是网易,面对公众号,都感觉如临大敌,但是我懵懂的感觉到《今日头条》这种理念绝对是未来的趋势。

公众号强关系如何害你

当时行业数据显示,每天我们看微信的次数大概在10到15次,微信依靠个人的社交圈,把自己的家人、朋友、同学、同事以及你所熟悉,信任的人都拉了进来。周围人的兴趣爱好,行为习惯都会时时刻刻影响到你。也许你和亲人相隔万里,但是朋友圈依然能让你看到家乡的变化,亲人的日常。甚至新上映的电影你不知道该看哪一部,身边的朋友都会告诉你。

在这个社会网络里,没有某个专家,也没有明星大咖,有的是你朋友帮助你筛选的信息,每个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公众号利用的是人性的从众心理,让你在巨大社会网络中迷失自己。

这个小范围的社会网络,很容易让人陷入死亡循环,而不是螺旋上升。你所关注公司内部的同事,亲人等,大家知识结构很相似,兴趣爱好也差不多,整日面对的事务几乎相同。也许今日马斯克要在上海建电动汽车工厂,都没有你朋友圈今天小区漏水影响力大。

职场当中也是,也许你所处的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而都不如前台换了一个小姐姐给你影响力大。这样你的人际关系会自我空转,而不能给你逐渐的提升。

拿求职来还说,很多人对找关系又爱又恨,一方面自己找工作的过程中喜欢动用关系,而自己又害怕别人托关系,破坏了公平原则。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在你的人际关系当中,真正能够给你提升的不是那些朋友、同事“强关系”,而是和你相差比较大的“弱关系”。

“强关系”就是你的亲朋好友,他们整天和你混在一起,干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也很接近。你不知道的工作机会,他们又怎么会知道?只有“弱关系”,才能告诉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他们和你的朋友圈子重叠度小,能从别的圈子带给你有用的信息。所以,通过“弱关系”找到的工作,与通过“强关系”找到的工作相比,不仅薪水更多,职位更好,工作满意度也更高。

未来是算法的世界

今天我们面对算法的APP非常多,不仅仅有《今日头条》给你推荐信息,还有打败柯洁的 AlphaGo,以及滴滴叫车服务等,这些都是利用计算机运算的方式,来重新分析和理解我们这个世界的规则。

人类自己天生就能捕捉别人的情绪是高兴还是悲伤,但是机器不懂高兴悲伤,那么它们就需要一条明确的规则来分析什么是高兴、什么是悲伤。算法能处理的,是嘴角上扬是什么意思,瞳孔放大可能代表什么。算法会把我们所有信息拆开揉碎了,变成无数碎片,最后计算出一个结果来:“画面上他开心”或者“他觉得很尴尬”。

算法做的事情,实际上是把我们当作理所当然的东西完全打碎解构,然后重新一项项去分析这些东西的含义。我们都知道,很多东西掰开揉碎了进行解构,就没有那么神秘了,这就是算法的威力。

我们平日里的感情都是很难量化的,比如你形象气质多少分,你高兴程度多少分,这份菜品好吃程度多少分等等。但是如果这些行为揉碎了去分析,是能够去量化的。比如餐饮行业,肯德基能够保证每一家餐厅、每个时间段所烹饪的食物口味都是一样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就是把每个工艺给揉碎了,细分量化,薯条长度多少毫米,油的温度多少度,炸多长时间等等,过程越细,就越精确。

现在人们很难接受,计算机替我们做决策,就像早些年当自行车出现的时候,也引起了人们的恐慌,认为自行车让个人行驶距离更远,容易受到异族思想的干扰。这些新的技术帮助社会更好的运转,同时科技本身进步以后,会改变社会规则。技术的变革就是底层生产力,而道德伦理就是上层的生产关系,当伦理道德开始批判科技变革所带来不良影响的时候,往往就是这些伦理道德再次改变的前兆,这种过程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很多次。

我和头条不得不说的一些事

人是感情动物,而算法却是无情的,不管以前你如何感觉自我良好,算法世界里会用数据告诉你,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这些数据会驯化你,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写作者。

最早的时候,我把自己在EMBA上课时候的课堂笔记,发表到头条上,我固执的以为,花费这么多钱购买的课程,免费分享给大家,肯定能受到欢迎。但现实却无情打脸了,长段的议论文字,陌生的概念,以及一环扣一环的逻辑推理,让很多读者都望而却步。

之后又做了巨大调整,写一些迎合读者的文章,评论时下最热门的事件,很不幸进入了标题党的行列。之后我便回到自己的初衷,如何写出一篇好的文章上来。

自己曾经和很多伙伴共读过非常多的书,有管理的,也有育儿的,我更喜欢历史类的。于是我整理这几年读过书籍的笔记,发表在《今日头条》上,这个很偶然的行为,却让我无意之中找到在头条上写作的方法,那就是发自初心,写自己喜欢的。

虽然理工科出身,但是我非常喜欢历史类的内容,从魏晋隐士,到清朝同治中兴。就这样把自己对历史的看法与态度发表到头条号上,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个月获得21条青云,获得当月最佳历史类作者。

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历史这个浩瀚大海,我只取其中一勺,便能够得到平台的认可。从此便鼓励我坚持在头条上的写作,哪怕工作再忙,深夜里我也会拿出笔记本,敲击清脆的键盘。

和公众号不同,只要有好的文章,系统算法自动会推荐给想要的读者。因此我在平台上找到了更多的历史爱好者,粉丝量由几百增长到几万。而且头条不断给我精神上的鼓励,也让我欲罢不能。

今年5月份,家庭发生了一些变故,亲人的离去,让我觉得陪伴家人的时间太少了。于是毅然辞掉了收入还不错的工作,把更多时间用来写头条,用来陪家人。当然头条给我的奖金的鼓励,让我能够保证正常的生活问题。

当然头条也是可以创富的平台,专栏、头条商圈等,运营好都能够给你带来财富的增长,但是要想实现财富自由,还要下一些功夫的。

持续的创作也让自己的知识不断累积,输出更多让自己满意的文字。写作,众生平等,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表达方式。无论是写严肃小说还是畅销书,无论是写学术论文还是写科普读物,无论是写政府工作报告还是写自媒体文章,其实都离不开文字表达。但是选择平台也真的非常重要,是选择强关系的公众号,还是算法推荐的头条号对于个人写作的成长都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