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
记者从市文物部门获悉,
近日,
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了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称“国保”单位),
我市4处入选,
分别是许昌文庙、禹州天宁万寿寺、
禹州怀邦会馆、鄢陵《尹宙碑》。
截至目前,
全市文物“国保”单位已达27处。
据市文广新局文物保护与考古科科长潘惠雄介绍,核定公布的第八批“国保”单位共计762处,另有50处与现有“国保”单位合并。河南省新增62处“国保”单位,其中许昌市4处(古建筑3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
2018年7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第八批“国保”单位申报遴选工作。按照要求,市文广旅局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并组织专家对申报对象进行现场检验,共遴选上报15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许昌文庙、禹州天宁万寿寺、禹州怀邦会馆、鄢陵《尹宙碑》顺利入选。
许昌文庙:
许昌文庙位于魏都区文庙前街中段、许昌春秋楼景区西院,现存10余通碑刻和石刻文物。
许昌文庙创建于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最初的庙址在城东南隅,后于金章宗明昌年间迁至现址,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后屡有修葺与拓建。
许昌文庙坐北朝南,现存文物建筑5座,总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660平方米。中轴线有棂星门、照壁、泮池、戟门、大成殿,东西廊庑呈对称性建筑格局分列大成殿东西两侧。其中,照壁、戟门、大成殿为文物建筑。许昌文庙东侧为关公秉烛夜读《春秋》之处,主要建筑有山门和春秋楼。东西两院沿袭清代“两院英风”的基本格局,为当时著名的“许州十景”之一。
孔子被世人称为“大成至圣先师”,大成殿因此而得名。大成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飞檐翘角,绿色琉璃瓦覆顶;在屋檐上方,“文圣”两字刚劲有力;里面正中是孔子塑像,左右两侧分别立着颜回、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塑像。
许昌文庙整体布局基本完整,文物建筑具有明代地方传统建筑风格,附属碑刻和石刻文物保存基本完好,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禹州怀邦会馆:
怀邦会馆位于禹州老城西北隅文卫路15号,坐北朝南,创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为清代怀庆府(今河南省沁阳市)籍商人在禹州经营中药材期间所建。由于在修建会馆时所用青砖上均模印有阳文“怀邦”二字,所以人们称其为怀邦会馆。
怀邦会馆占地约5028.5平方米,现存影壁、戏楼、左右廊庑、拜台、拜殿和大殿。大殿内木作遍施彩绘,额枋嵌雕欧亚非人物头像,为全国清代建筑彩绘所独有,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史料记载,唐朝“药王”孙思邈曾长期游居禹州,行医采药,著书立说。其死后,禹州人民在西关购地4亩,建“药王阁”永久纪念。元世祖至元一年(公元1264年),禹州已成为药材汇集之地。由于长期做药材生意,禹州逐渐产生了以经营类别或区域性质划分的药行帮。怀邦就是18个帮会组织之一。
怀邦会馆由怀庆府籍药商创建,以豪华著称于世,素有“十三邦一大片,不如怀邦一个殿”的赞誉。该会馆现为禹州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禹州天宁万寿寺:
天宁万寿寺位于禹州市古钧台街北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院内,坐北朝南,始建于唐(一说魏),金代末年毁于兵火,元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重建,明弘治、嘉靖年间和清道光年间重修。
天宁万寿寺现仅存山门和大殿两座建筑,建筑面积共约251.85平方米。山门为明代风格,面阔三间,歇山式绿琉璃瓦顶,前后门额上分别嵌有明弘治和嘉靖年间匾额。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灰瓦顶;殿内梁架采用砌上明造草袱梁之做法,抬梁式木结构,为典型的元代建筑风格。
天宁万寿寺大殿为禹州现存的唯一一座元代建筑。
鄢陵《尹宙碑》:
《尹宙碑》为东汉熹平六年(公元177年)制,现存鄢陵县城原文庙戟门内。
碑通高2.09米、宽0.96米、厚0.24米,碑文以隶书勒石。碑额正中有一直径0.13米的穿孔,穿孔右端刻有“从铭”二篆书。碑文14行,每行27字,叙述豫州从事尹宙的家世及功绩。
尹宙,字周南,鄢陵人,其先世在周朝曾作师尹,因以为姓。秦并天下,家族各迁,其中一支迁于颍川郡鄢陵,即尹宙之先。尹宙历任郡主簿、督邮、五官掾、功曹、守昆阳令,辟豫州从事,卒于东汉熹平六年。
据清代武亿撰写的《授堂金石跋》一书考证,此碑为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撰书。
清代王澍《虚舟题跋》评其云:“《尹宙碑》笔法圆健,于楷为近,唐人祖其法者,敛之则为虞伯施(虞世南),扩之则为颜清臣(颜真卿)。”又云:“后世每多以此碑与《孔宙碑》并称‘二宙之’。”
此碑书体是隶书向楷书的过渡型,承上启下,对研究汉代文字演变发展及书法艺术有重大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