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镇,重庆市合川区辖镇,位于合川区东南部,距离合川主城20公里,原名双凤场,始建于清代中后期雍正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拥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场镇,文化底蕴固然深厚,正因为查到资料描述双凤镇的历史,才对双凤镇感兴趣,不过走进双凤镇的时候,却没有感觉到一个拥有三百年历史古场镇的气息,确实有些遗憾。
双凤镇
双凤镇,当天是从北碚搭乘客运车到双凤镇,而这趟客运车是当地居民通往外界的唯一出行方式,要走合川或者三汇坝,还得步行一公里的路程到三岔路口才能乘坐客运车,对于出行的居民来说却是很不方便,或许这就是远离主城乡镇都有的现象,居民出行成本过高,很难形成人流量的频繁转换,带动附近几个乡镇之间的相互消费而形成资金流,刺激当地经济发展的根本就是,鼓励当地居民频繁外出消费,而鼓励村民外出的主要途径就是交通便利和出行成本,或许自己不是经济学家,学识浅薄,这样写文稿或许会带来很多的笑话,当然这只是一个肤浅的建议,阅读本文稿的读者,就当做是开个玩笑。
双凤镇
双凤镇,乡镇的规模有多大,取决于当地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乡镇商品交易最频繁的地方,特别是远离主城的乡镇,大多数的商品都是农副产品,农副产品主要的流通方式和转换成资金的渠道就是当地的农贸市场,农村经济发展对于农贸市场的相当依赖,所以农贸市场对于当地的经济建设有绝对分量的作用,建设好农贸市场的软硬设施,鼓励居民出行消费,哪怕居民出行不消费,多出来走走也能带动当地的人气,才能带动当地经济繁荣和发展。
双凤镇
双凤镇,当天不是赶场天,菜市场里面空荡荡的,不过这么大的一个农贸市场,相信双凤镇赶场的时候一定很热闹,当时拍照片的时候,有位当地的居民进行询问,把自己吓一跳,也不知道那个人是当地工作人员还是菜市场的管理员,看着样子听害怕别人拍照的,自己走过很多个乡镇,拍照的时候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感到很奇怪,后来经过沟通后,那个人才离开,也让自己放下心了,还担心农贸市场是个禁地不可以拍照。
双凤镇
双凤镇,朝阳街一看到这几个字就知道这条街就是双凤镇的老街道,很多地方都喜欢用朝阳来命名街道,老家那桐镇也有朝阳街,隆安县城也有朝阳街,南宁市也有朝阳路,而在北碚这边也有朝阳街,不知道朝阳这两个字,能带来好运还是觉得好听,都抢着用朝阳来命名当地的街道。
双凤镇
双凤镇,现场制作红苕粉,重庆这地方生产红苕,每到一个农村,都看到大院里堆满红苕,特别是这个时间段,重庆乡下的任何一个地方,都能看到做红苕粉,没来重庆之前不知道红苕粉,来到重庆后才知道这玩意儿,当然现在也喜欢吃红苕粉了,最喜欢用生油煎红苕粉吃,真的太香太好吃了。当然这是自己的做法,相信重庆这边没有这么吃过。
双凤镇
双凤镇,这里的居民跟很多乡镇的居民一样,都喜欢打麻将,打麻将是重庆和四川一带民间的一项娱乐活动,男女老幼皆宜,不管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野,几乎家家户户都备有一桌麻将,有时候一家子打麻将都能打一天,或许是个人原因,对麻将一点都不感兴趣,而且坐得太久感觉全身酸麻疲惫,有时候坐着打麻将自己都能闭上眼睛睡着了。
双凤镇
双凤镇,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黄桷树的存在,或许黄桷树就是重庆人的幸运树,而这一带地方就是双凤镇冷场天的时候,最繁华的地带,摩的师傅就在这里等生意,当时是在这里乘坐摩的前往河边渡口,乘坐渡船去官渡赶场的,全程路费二十元,也不知道贵不贵。
双凤镇
双凤镇,重庆人爱喝酒,天下人都知道,刚来到重庆的时候,看见人家喝一杯酒就不喝,而能喝上两杯的人几乎都是大醉,要是在老家广西,人家喝的酒量那可是公斤级的,后来才知道这边的高粱酒酒精含度达到4,50度,而广西老家的米酒酒精含度也就20多度,广西人和米酒两斤是酒鬼的话,重庆人喝三杯高粱酒,那就是酒神了。
双凤镇
双凤镇,今年的猪肉注定是个热得发烫的话题,猪肉飙涨到现在的价格后,很久没有大口大口的吃猪肉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猪肉价格回落到能消费得起的时候,要是价格回落到2018之前的水平,一定会敞开肚子,吃猪肉吃个痛快。
双凤镇
双凤镇,很久没有看见这种人力车了,最后一次看见使用这种人力车的还是小时候7,8岁那会儿,那时候的独轮车都是木头的。连轱辘都是木头,推起来的时候,还能听到很有节奏的声音,这台独轮车比起那时候的独轮车,豪华的太多,而且还很好用,时代进步,独轮车的建造工艺也跟着进步,以前拥有一台独轮车很傲气,现在拥有一台独轮车,出来兜兜风绝对霸气。看到这位大哥退独轮车的表情,就知道有独轮车跟没有独轮车的差距了。
双凤镇
双凤镇,此时正是黄豆采摘高峰期,这位大爷正晒自家的黄豆,看到黄豆就想起黄豆焖猪脚这道菜肴,不知道这边没有没做个猪脚焖黄豆这道菜,真的很好吃,不过不能冷着吃,会拉肚子,而且一拉就是拉上好几天,非把你拉瘦一圈不可。
双凤镇
双凤镇,很高兴能够前来双凤镇,尽管停留的时间有限,没能很全面的去理解双凤镇的内涵,但是走过一遭给自己留下一些印象,对于一个外乡人来说,能够知道双凤镇的一丁点,感到满足以。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同时写诉说一些自己不是很成熟略带幼稚的观点,描述得不准确,不对的地方敬请双凤镇人民的谅解。
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