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全镇冬枣采摘文化旅游活动开幕式在俺村举行,崔桥村电商直供和富硒冬枣两个基地同时揭牌,村武术队规模扩编,80岁以上老人免费游古城。入秋以来,俺村是喜事连连,镇上的文化营养餐真为我们群众打腰提气!”无棣县水湾镇崔桥村党支部书记崔卫国激动地说。
崔卫国所说的文化营养餐,是今年水湾镇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主推的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以来,该镇先后举行了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五好家庭评选”“弘扬敬老爱老美德”“热心公益遵纪守法”“邻里和睦移风易俗”“广场舞大赛赛出新风貌”为主题的文化下乡、电影进村、文艺晚会和书画入户等活动50余场。引导大伙坚定文化自信,促进地域文化振兴。文化活动以“爱国爱家弘扬主旋律和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主线,以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枣业大户和先进人物为素材,文化活动贯穿全年,更扮靓国庆丰收季,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文化营养餐”。“现在,在水湾镇没有一技之长,都不敢在大伙面前露面了。”镇文化站负责人戏言。
文化活动唱响“好客水湾”品牌
“白天卖大棚冬枣数票子,接待外地游客交朋友,晚上看文艺节目愉悦身心,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有劲。”鞠家村满坡红冬枣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高现志幸福之情溢于言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水湾镇深挖“中国枣乡第一镇”潜力,今年通过枣业振兴战略,实施以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打造为核心的“三品提升”工程,带领大伙战胜干旱和台风等自然灾害,把自然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品牌优势,促进了冬枣产业转型升级。今秋,全镇6万亩冬枣喜获丰收,预计产冬枣1.2亿斤,枣树依旧是群众增收的铁杆庄稼。
该镇以省级旅游强乡镇为契机,以文旅活动促进旅游产业品牌创建,助推了乡村旅游快速发展,让文化去旅游成为共识。同时,不断擦亮省级文明镇、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全省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三块“金字招牌”,优美的生态环境、独特的枣园景色和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前来采摘观赏。鑫嘉源连续五届“农业嘉年华活动”,加上“国际音乐风”和“国际雕塑展”助力,吸引9个国家的40余名国际名媛来枣乡献艺,仅此一项,接待游客逾3万人,火了国庆黄金周。从郭辛店村土生土长的回族歌手肖冰,目前,成为省内知名音乐人,成为家乡文化传播的 大使。水湾镇的文化活动和优质冬枣一样,甜透广大游客心,“好客水湾”的大招牌声名远播。加之镇机关简报《印象水湾》和“美丽水湾”公众号助力,初步形成了“水湾事儿看文化”和“枣乡学问大、水湾文章多”的喜人景象。
文化活动扭出农民精气神
该镇不断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力度,大力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邀请市县文化馆专业老师到镇赴村开展声乐、舞蹈、手工艺品制作等专业培训,切实提高全镇文艺骨干文化素养,农民教育培训成效进一步凸显。随着文化活动的兴起,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茶余饭后下棋娱乐、跳广场舞、自编自演节目,成为大伙的生活需求。在水湾镇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已形成。“我们这50余场文化活动有一半是自产的,先后在全镇培养、挖掘出岳吉泉、方以忠、孟维国等乡土文化名人50余个,推荐县市省等各级好人和道德模范4人。同时,还涌现出了苇帘手工艺品、枣木根雕、葫芦烙画、锡壶制作等10多个文化产业和文化项目,可以说文化惠民工程是一举多得。”该镇文化站长介绍说。
目前,该镇五星级文明户超600户,四德榜上榜人数累计1200余人次,在全社会倡树了扬正气、树新风、学文明的良好风尚。该镇注重发挥文化活动的促进作用,文化产业开始从田间地头走向市场。东谷刘村市级非遗葫芦烙画传承人方以忠,通过电商作品出口到4个国家和地区,他同村28岁的电商徒弟陈彬,从事苇帘手工艺品营销多年,每年光快递费就近10万元。在水湾镇,文化产业逐步成为群众增收的有力手段。宗王村的八极六合拳选手更是年年在省市县武术大赛中获奖,鞠家村在滨州市发展的新网红“小辫哥”李春龙,更是把家乡的文化和各种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文化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一脉相成
水湾镇作为枣文化和苇帘手工艺品文化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该镇以“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文化惠民”为出发点,按照完善网络、强化管理、提高服务、惠及全民的思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得到迅猛发展,重点文化惠民工程迈出坚实步伐。先后投资20万元,完善村级文化书屋40个,广场舞队和广播电视实现全覆盖。将文化娱乐、创新创业、科技普及、健康生活、文明创建等要素融会贯通,定期开展民间文艺社团节目展演、“书香农家”读书、“全民健身”等文娱活动,广大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文化生活氛围日趋活跃。同时,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通过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与日常工作、与发展先进文化、与各种创建活动、与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四个结合”之策,使全镇精神文明建设实效明显提升。同步做好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坚持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全镇村民自治水平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