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张心语
作为阿拉上海宁,
你对上海姓氏的排名了解多少?
光顾着人头攒动轧闹猛,
却不知每逢佳节排队多的上海美食老字号
有哪些有趣的由来?
还有我们熟悉的以姓氏开头的上海地名,
诸如“陆家嘴”、“徐家汇”究竟是何渊源?
在都市频道播出的《嘎讪胡特别节目—上海百家姓》,
就为你揭秘了不一样的姓氏大世界。
印象中,吉雪萍、房海燕、舒悦的姓氏,在上海都不算大姓。
上海姓氏排名大公开
虽称为“百家姓”,但其实现收录的姓氏已有五百多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像我们从小记忆中“赵钱孙李周吴……”的姓氏口诀,赵姓是否就是第一大姓?其实不然,在不久前公布的“上海2018姓名报告”中,截至2018年底,两千多万上海户籍人口在用姓氏共1705个,其中,“张”排在了首位,人数多达98.1万人。
据文献记载,上海地区自秦汉起就有张姓,最早见的张姓记录是东汉张武,上海人经常吃的城隍庙五香豆就是由姓“张”者发明。张姓上海名人很多,如老一代革命家张闻天,出生在今浦东南汇,是土生土长的张姓代表人物。
大出版家张元济本是浙江海盐人,1902年投身商务印书馆,迁居上海,则成为张姓中移居上海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在上海排名前10的巅峰姓氏分别是张、王、陈、李、徐、朱、周、沈、吴、杨。排名前四的“张王陈李”四姓,人数都在50万以上,是不折不扣的上海“大姓”。
有多少人曾因自己普通的姓氏而叹息不已,像上海“肖百达”舒悦的舒姓,主持人房海燕的房姓,还有佘雅静的佘姓,该算小姓了吧?答案也出乎意料,姓“房”在上海就有5628人,舒姓更多,有七千多人,“佘”相对较少,3615个。
真正在上海的稀有姓氏乃是“老”“雪”“锁”“腰”“鉏(chí)”“眭(suī)”“綦(qí)”,上海户籍登记在册的老姓仅有50位,雪姓一共有39个人,锁姓源于春秋时期一个名为琐国的小国,琐、锁二字通假,故后人以国为姓,到如今上海共有155位姓“锁”。而眭姓和綦姓都是根据其他姓氏更改而来,980个人姓“眭”,127位姓“綦”。其中,最独特的要数“腰”姓,据上海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办公室统计,全上海姓“腰”的只有2人。
美食老字号名字由来
每逢佳节,上海人最钟爱的就是吃上一口老字号的糕团,正月里得吃年糕、汤团、八宝饭,清明少不了排队买青团,重阳节又该去买重阳糕了,更不用说双酿团、条头糕、糍毛团这些从小吃到大的回忆。
那常年爆满,排得长不见尾的老字号“王家沙”和“沈大成”究竟是不是以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怕是很多食客都不清楚。其实“王家沙”并不是一个人的名字,1945年,创始人姚子初等人择址王家厍(今南京西路805号)开设点心店,由于“厍(shè)”是冷僻字、方言用词,店家担心消费者误念为“王家库”或者不认识“厍”字影响了生意,故将点心店名取为“王家沙”,用上海话读起来并无差别。
而“沈大成”的创始人则叫沈阿金,为何取名“大成”,是有汇集点心和风味小吃糕团之大成的意思。
王宝和酒家是上海最早的酒家之一,也是上海品蟹的最佳去处,每到吃蟹时节,这家蟹宴老店总会花式推出各种菜式,有名的要数招牌功夫菜“菊花对蟹形”,将蟹肉、蟹黄细细剥出后,再一一拼接还原蟹形,可谓色香味形俱全。但其实“王宝和”最早是卖酒起家的,早在清朝乾隆年间,绍兴有个卖酒的作坊就叫此名,后来王裕和、王宝和、王三和三兄弟一起来到上海,最开始就以卖黄酒起家。
黄浦江的名字源于春申君
上海有很多地名都是以姓氏开头的,比如我们最熟悉的“陆家嘴”、“徐家汇”“黄浦江”,但这些地名的由来或许大家还一无所知。四百多年前,徐家汇还叫法华汇,之所以改名“徐家汇”,是为了纪念一位大科学家徐光启。
徐光启1562年出生于上海,是他第一次把西方近代基本数学理论体系引进到中国,并和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被称为开眼看世界、汇通中西的第一人。徐光启的墓地,就在上海徐家汇光启公园。
“陆家嘴”的名字也与陆姓名人有关,明朝的大文学家陆深先祖是汴梁人,随宋室南迁移居上海浦东,陆深生在此处,死在此处,葬在此处,他的旧居以及陆氏的祖茔都建在这里。加上迤逦而来的黄浦江在这里拐了一个近九十度的大弯,形成一块嘴状的冲积沙滩,因此称之为陆家嘴。
明代陆深《瑞麦赋》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是历史上最早人工开凿疏浚的河流之一,关于黄浦江的开凿,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上海曾是一片荒凉的沼泽地,中间蜿蜒流淌着一条浅河,旱季河底朝天,涝季又泛滥成灾,当地百姓深受其害。战国时楚令尹黄歇被封春申君,来到封地上海,不辞辛劳地带领百姓兴修水利,疏通了这条河道,从此大江两岸,没有了旱涝,人们得以安居乐业。为了感激黄歇所做的功绩,这条大江被叫作黄歇江、春申浦,到后来通称为黄浦江。而作为春申君黄歇曾经的封地,上海则被称作申城。
黄轩曾在《芈月传》中饰演黄歇
- - - - THE END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