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日军对炮楼爱不释手,为啥德军对炮楼不屑一顾?

2021-05-24   紫侠

原标题:远东日军对炮楼爱不释手,为啥德军对炮楼不屑一顾?

我们知道,在热兵器时代的战争中,阵地和防御工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双方都修筑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可是我们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在远东地区的日军,对“炮楼”爱不释手,而德军却从未修筑过类似日军炮楼的防御工事。

对于老人们来说,日军炮楼可不是什么陌生的词汇。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日军在占领区修建了许多炮楼,尤其在一些交通要道上,炮楼高耸入云,甚至成为了地标式建筑。日军炮楼的高度少说也有10米高,采用砖瓦结构修筑,可以说十分坚固,就算用手雷攻击,也无法对炮楼造成重创。

日军的炮楼等于说是一个人工制高点,它不但可以监视周围的动静,内部还有大量的物资储备,就算被包围也能坚持作战很长时间。炮楼可以说是一个强悍的堡垒,想要攻占日军的炮楼,往往需要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日军对炮楼这么重视,是因为当时我们缺乏重型反坦克火力,彼时我们的主力武器是捷克式或者缴获的迫击炮,很多人甚至还停留在大刀长矛的时代。

这样的火力配置面对日军的炮楼几乎无能为力。日军为了增强在占领区的威慑力,才修建了大量的炮楼,试图利用炮楼来压制敌后抗日力量。一直到后来,我们拥有了更强悍的火力输出,日军炮楼的问题才迎刃而解。

而在德军眼里,日军的这种炮楼可以说是活靶子。面对或炮口径巨大的苏军火炮,这种炮楼甚至还不能抵御1发炮弹。除了火炮之外,还有飞机,坦克的轮番打击。相比华而不实的炮楼,德军更喜欢钢筋混凝土打造的地下堡垒。

以“欧洲堡垒”为例,德军打造的堡垒只能用坚不可摧来形容,堡垒的钢筋混凝土墙壁厚度超过1米,可以抵御大口径火炮的轮番攻击。这种堡垒让苏军不得不打造越来越强大的火炮,比如152毫米口径的重型大炮,如果将这种火炮用在远东地区,日军的炮楼只能瑟瑟发抖。

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