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IEEE Fellow名单揭晓!哪些中国学者入选?

2019-11-28     科学网

整理 | 袁小华

11月27日,IEEE公布了2020年IEEE Fellow名单。此次新增282名Fellow,其中近80位华人学者入选,包括来自中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的学者37人。

这37人囊括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学者。

此外,还有不少来自国内技术企业研究院的领头人,比如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人工智能事业部总裁周伯文,滴滴人工智能实验室负责人叶杰平,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数学教授、创新工场合伙人张潼等。

以下为入选2020年IEEE Fellow的中国学者和全球华人学者名单。

1、陈宝权:北京大学

入选理由:在空间数据可视化方面做出的贡献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前沿计算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长江特聘教授,兼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获电子工程学士(9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94年清华大学),和计算机科学博士(99年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

2、陈山枝: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

入选理由:无线移动系统标准化的领导性贡献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专家委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陈卫:微软亚洲研究院

入选理由:对社交网络中的最大影响算法的开发作出贡献

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客座研究员。

4、高飞飞: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对信道估计和无线通讯中的信号处理方面做出的贡献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2008年担任新加坡A*STAR信息通信研究所研究员,并在不来梅雅各布斯大学工程与科学学院担任助理教授。2011年,任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副教授。

5、和敬涵:北京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在变电站和牵引电源保护等方面的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1994年3月毕业于天津大学自动化系。长期以来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重大需求和科学前沿,围绕电力系统(含轨道交通供电系统)故障分析、保护与控制领域开展深入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6、侯忠生:北京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数据驱动学习和控制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应用贡献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自动控制系主任,先进控制系统研究所所长。本硕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工学博士。

7、蒋田仔: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入选理由:在脑神经成像技术方面做出贡献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8、彭木根:北京邮电大学

入选理由:无线网络中的无线电资源管理方面做出贡献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网络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通信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青年科学家俱乐部副主席、北京市科技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

9、宋勇:北京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神经适应和容错控制机制方面的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光电学院光电仪器研究所所长。200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光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工作。

10、王蕴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

入选理由:虹膜与人脸识别方面的贡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所长,智能识别与图像处理实验室主任。

11、熊辉:百度商业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入选理由:数据挖掘和移动计算方面做出贡献

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毕业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目前为百度商业智能实验室主任,百度人才智库主任,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正教授 (终身教授)、RBS院长讲席教授,并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师讲席教授。

12、杨华中:清华大学

入选理由:传感器应用上的低功耗芯片技术和自动化设计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13、张兵: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入选理由:对高光谱图像采集和处理的贡献

中科院二级研究员。199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14、赵冬斌:中科院自动化所

入选理由:对适应性动态编程和强化学习做出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导,本硕博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

15、杨仕文: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在开发调时天线方面做出贡献

电子科技大学微波工程系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6、饶宏:中国南方电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入选理由:对交直流输电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做出贡献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3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长期从事直流输电分析、设计和运行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作。

17、姜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入选理由:在智能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方面做出的贡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1995年6月毕业于东北大学自控系,获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18、李世华:东南大学

入选理由:对工业系统中不匹配干扰抑制理论的贡献

东南大学二级教授,自动化学院副院长,江苏省自动化学会秘书长,IEEE IES Nanjing Chapter主席。

19、李晓峰:上海交通大学

入选理由:对海洋预警中应用合成雷达的贡献

1985 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光学系。随后在国家海洋局第一研究所(1992)和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1997)分别获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7 年,李晓峰就职于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

20、吴立刚:哈尔滨工业大学

入选理由:对滑模控制和鲁棒滤波的贡献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复杂不确定动态系统的控制与信号处理研究。2015-2019年连续当选全球高被引学者。

21、赵军:东北大学

入选理由:在开关系统与耗散理论方面做出贡献

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切换系统与混杂控制,非线性控制理论和基于网络的控制系统。

22、邢孟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对雷达成像和运动补偿算法的贡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5月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

23、曾志刚:华中科技大学

入选理由:神经动态系统分析和集成方面做出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图像信息处理与智能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香港地区学者:

1.陈雷(香港科技大学,ACM Hong Kong Computer Society主席)

入选理由:为时间序列管理和空间众包做出贡献

2.Cheng Kawai

入选理由:为电动汽车技术和开关电容功率转换做出贡献

3.郭嵩(香港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为高性能和弹性分布式计算做出贡献

4.谭华耀(香港理工大学讲座教授)

入选理由:为铁路预测性维护的光纤传感网络做出贡献

5.邢国良(香港中文大学)

入选理由:为传感器网络和低功耗无线网络做出贡献

6.张颖珺(香港中文大学)

入选理由:为无线通信中的资源分配和优化做出贡献

中国澳门地区学者:

1.贾维佳(澳门大学,澳门AI学会理事长)

入选理由:为优化网络路由和部署做出贡献

中国台湾地区学者:

1.Chang Ting-chang Chang

入选理由:对非易失性存储器和薄膜晶体管技术的贡献

2.Chen Jiann-fuh Chen

入选理由:为可持续能源和高功率系统中的电力电子做出贡献

3.迟崇勇

入选理由:为凸源分析和盲源分离优化做出贡献

4.Chion Chui

入选理由:为高迁移率金属锗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做出贡献

5.黄友平

入选理由:致力于智能医疗系统设计中的模糊和灰色建模

6.林功如

入选理由:为超快光纤激光器和用于光通信的高速激光二极管做出贡献

7.刘宝俊

入选理由:对薄膜晶体管技术的贡献

部分海外华人学者:

1.陈旭东(新加坡国立大学)

入选理由:在电磁逆散射优化方法方面做出贡献

2.Yingying Chen(美国罗格斯大学)

入选理由:在移动计算和移动安全方面做出贡献

3.Xue Liu(麦吉尔大学)

入选理由:对数据中心和网络服务器的能源和性能管理方面做出贡献

4.Hongyi Wu(欧道明大学)

入选理由:对弹性移动计算系统做出贡献

5.叶杰平(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对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法和应用方面的贡献

6.Zhongfei Zhang(宾汉顿大学)

入选理由:多模态数据内容理解和挖掘方面做出贡献

7.Sen-ching Cheung(肯塔基大学)

入选理由:多媒体数据处理和在自闭症干预方面的应用做出贡献

8.张磊(微软研究院)

入选理由:大规模图像识别和多媒体信息抽取做出贡献

9.Tong Zhang(伦斯勒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系统设计和数据存储方面的VLSI 应用做出贡献

10.Yun Li

入选理由:计算智能在系统设计和控制方面的应用

11. Xiaodong Li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大规模和集群颗粒优化方面做出贡献

12.Zhiguo Ding(兰卡斯特大学)

入选理由:非正交多接口和能量收集通讯方面的做出贡献

13.Xiaojiang Du(天普大学)

入选理由:无线安全领域做出贡献

14.Guofei Gu(德州农工大学 )

入选理由:恶意软件检测和下一代网络安全方面做出贡献

15.Haining Wang(弗吉尼亚理工学院)

入选理由:网络和云安全做出贡献

16.Pengfei Xia(亚马逊首席工程师)

入选理由:多输入输出毫米波无线通讯

17.Yang Xiang(斯威本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网络和系统安全方面做出贡献

18.Yang Xiao(曼菲斯大学)

入选理由:无线路由控制方面做出贡献

19.Jiang Xie(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

入选理由:无线网络中的移动性和资源管理方面做出贡献

20.Yonghong Zeng(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入选理由:认知无线电中的光谱感知和媒介连接控制研究做出贡献

21. 郭一凡(IBM 公司)

入选理由:对电子封装和可靠性分析的互通技术做出贡献

22.Xiaowu Zhang:(密歇根大学)

入选理由:在三维集成电路方面做出贡献

23.Nian-xiang Sun(美国东北大学)

入选理由:在磁性和磁电材料、器件方面的贡献

24. Yi Zhang(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

入选理由:在电力系统实时数字仿真开发方面的前沿探索

25.Xiao-ping Zhang(英国伯明翰大学)

入选理由:在高压直流和交流输电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面的贡献

26.Yun Wei Li(阿尔伯塔大学)

入选理由:在微电网和工业驱动中的电力电子转换器做出杰出贡献

27.Wei Qiao(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入选理由:对电力电子接口旋转机械系统的状态监测和控制做出贡献

28.Liang Dong(克莱姆森大学)

入选理由:在光敏性光导纤维光纤放大器开发方面的贡献

29.Lan Yang (华盛顿大学)

入选理由:在光学传感和非埃尔米特光子学方面的贡献

30.Jianbo Lu(福特汽车)

入选理由:在汽车安全与性能应用中自动化系统控制方面的贡献。

31.Jia Li(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在实时自动化图像注释和图像检索方面的贡献

32.Yonggang Wen(南洋理工大学)

入选理由:对多媒体信号处理和通信的云系统做出贡献

33.Lin Cai(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

入选理由:对网络的拓扑控制的贡献

34.Rose Hu(犹他州立大学)

入选理由:在移动无线通讯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方面做出贡献

35.Yan Zhang(挪威奥斯陆大学)

入选理由:无线网络中资源管理方面的贡献

36. Tza-huei Wang(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入选理由:将微米和纳米技术应用于生物医学方面做出贡献

关于 IEEE 和 IEEE Fellow

IEEE 致力于电气、电子、计算机工程和与科学有关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现已发展成为全球极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IEEE 目前在全球 160 多个国家拥有超过 40 万会员。

IEEE Fellow 是该组织授予的最高荣誉,在学术科技界被认定为权威的荣誉和重要的职业成就,每年由同行专家在做出突出贡献的会员中评选出,当选人数不超过 IEEE 会员总人数的 0.1%。由于每年当选的 IEEE Fellow 数量较少,决定了当选科学家基本都是在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内取得重要成就的杰出科学家。

注:IEEE每年更新Fellow名单时,只有入选者的英文名和入选理由。以上信息为人工统计,如果疏漏或错误,欢迎指正。

合作事宜:[email protected]

投稿事宜:[email protected]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BFHr24BMH2_cNUgxW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