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想和别人玩被拒绝,如何运用ICPS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2019-11-05     积极家庭教育

一、什么是ICPS法?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默娜·B舒尔博士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实用的方法和技巧,学术名称叫做“人际认知问题的解决”。因为名字比较拗口,舒尔博士想到用“我能解决问题”,即ICPS来表示。

ICPS法的核心就是运用对话教给孩子解决冲突和与人相处的思考技巧。一个完整的ICPS对话包括四个部分:一是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二是理解自己及他人感受;三是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预估解决办法的后果。

二、如何运用ICPS法解决问题?

第一步:理解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出在哪里。

家长应认真倾听孩子的情绪。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拒绝,被拒绝的孩子都会因此感到失落、难过,甚至会对和别人打交道产生畏惧心理。

在孩子情绪低落的时候,家长应该第一时间拥抱孩子,去理解她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陪伴。并告诉孩子,被别人拒绝是人际交往中很正常的事情,对方并没有恶意,教会孩子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蔡少芬6岁的小女儿因为多次跟别人玩被拒绝,难过地跟她诉苦,蔡少芬的做法得到了网友的高度评价。

她抱着女儿说:我觉得你的感受是真实的,我也接纳你的感受。我教你一样东西,就是你笑容多一点,你主动一点,你做回自己,他们肯定会被你吸引的。如果你还计较,你永远不是一个快乐的人。

家长应帮助孩子思考问题所在。安抚孩子后,家长要通过有效对话,引导孩子进行思考,明确发生的是什么问题。这需要孩子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家长平时可以在游戏中,在日常的交流中有目的性对孩子这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孙瑞雪指出:成人在介入孩子的人际关系发展敏感期时,不要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而是倾听孩子,让孩子说出他们的纠纷,让他们找出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步:家长要引导孩子理解他人的感受。

当孩子被别人拒绝时,家长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对孩子进行安抚后,应该正面引导孩子去努力理解他人的感受。比如我前面讲到的小男孩想加入丢手绢游戏的例子:

家长:你拿着手绢就要藏了,有人冲你 跑过来,你让他一起玩吗?

孩子:不让。他看到我扔给谁了,会告诉人家。

家长:那你什么时候愿意让他一起玩?

孩子:等我们玩完这一轮,我让他一起玩。

通过进行能引发孩子思考的对话,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拒绝自己是为什么,知道原因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三步:思考多个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后果,并进行选择。这是ICPS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帮助孩子理解问题在哪里之后,引导孩子思考解决办法。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问题往往不止一种解决办法,要鼓励孩子多思考,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并引导孩子认识到每种办法带来的后果,进行比较后,让孩子最终选择其中一个去执行。

还以丢手绢例子来说:

家长:如果这一轮结束了,小姐姐还是不让你玩怎么办呢?

孩子:我把遥控飞机给她玩一下。

家长:这个办法不错。可如果小姐姐不喜欢遥控飞机呢?

孩子:我告诉她我跑得快,一下能抓住别人。

家长:也是个好办法。你想想他们玩时你能帮什么忙吗?

孩子:我可以帮忙看守他们脱下来的衣服。

……

显然,如果小男孩要成功地融入这个群体,参加丢手绢游戏,最后一个办法是最好的。

需要强调的是:整个过程,家长只是起引导和点拨的作用,不能自己去代替孩子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把主动权交给孩子。

无论哪种方案,都不要去干预,让孩子自己在不断地实践和受挫中,最终懂得怎么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自己的社会能力越来越强。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1yWPW4BMH2_cNUgDFo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