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科普:面对疫情,“心理防疫”更重要

2020-02-05     陕西科普

来源:精神卫生专委会 陕西省护理学会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消息不断更新,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诊治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身心均承受着各种负面情绪和压力。常见的心理负面情绪如焦虑,不安,恐惧,惊慌等。

适当的紧张焦虑,对我们的身体具有保护作用,如果过度的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会让我们身心及躯体产生极大的困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积极响应国家防疫机制和防疫措施,建立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还要及时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疏导,消除大家的恐慌心态,同步做好心理防疫。

01

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

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作息,进行规律的运动、规律的饮食、规律的睡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给身体和身心造成的损害。

02

控制信息量,不信谣、不传谣

尽量控制每天自己接收与疫情相关的信息量,不接触那些不真实的,未得到官方确认的,道听途说的信息。尤其是在睡前,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焦虑等负面情绪,以保证睡眠。避免或者减少压力源。

03

适时的倾听,进行正确思维引导

面对疫情,不管是普通民众,还是诊治一线的医护人员、病患及家属,每个人的内心都承受着负面情绪和各种压力的影响。让他们学会倾诉,让我们学会倾听。这里的我们可以是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任何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也可以是你自己。倾听之后,根据面对的人,我们可以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正向引导。比如:(1)我们可以让他们试着改变思考方式,增加对疫情正面信息的了解,减少接触负面信息;

(2)让其回忆之前的自己在面对危机时是如何应对的,重新肯定自己的能力;

(3)引导其用合理的态度看待事情,告知其目前的疫情终会改善并成为过去,保持对前景的盼望;

(4)当然,我们还应加倍的留意他们的身心健康,强调他们自我保护的防护意识。

04

学会自我放松

学习一些简单的放松技术进行自我放松,不仅能改善面对疫情时产生的各种负面生理反应,如减慢心律、降血压等,还能让内心得到平和,以减少各种压力源带来的心灵和身体的磨损。

(1)自身训练放松法

自身训练法的感知来源于你的身体,同时运用视觉想象和身体感知来缓解压力。

(2)呼吸放松法

口腔闭合,用鼻腔慢慢吸气,屏气5-10秒钟,然后打开口腔,用口腔慢慢呼气,呼气的同时想象自己所有的不快、烦恼、委屈、压力都随着呼出的气体被排出了,反复进行。

(3)想象放松法

选择安静的环境,舒适的姿势,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象自己身处梦寐以求的美景中,如:沙滩、森林、草原等;非常放松、非常舒服,心情愉快,轻松漫步……每天可以多次练习,每次20min左右。

当我们都能拥有健全的心理防御机制,用良好的心理状态,端正的人生态度去面对疫情时,我们才能不受干扰,更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rkNFXABgx9BqZZIs3v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