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这个IP究竟有多大?我们请看下面这张图。
在TitleMax统计的全球最赚钱的25个IP中,星球大战排名第五,总圈钱超过650亿美元。迪士尼的本家米老鼠刚好排名第四,圈了700亿美元。而最近被国内很多粉丝膜拜的漫威也不过排名第十。(第一名是宝可梦920亿美元,你敢信?)
可是新世纪以来,自从星球大战前传三部曲拍摄完毕,乔治卢卡斯退隐天行者山庄后,迪士尼的"新星战宇宙"就再也没有令人满意的作品。无论是正史,还是外传,最好的作品大概就是《侠盗一号》。新三部曲虽然还没有完结(今年圣诞节完结),但恐怕已积重难返,好端端的太空歌剧,被凯瑟琳肯尼迪塞进了各种乱七八糟"政治正确"的元素,直接蜕变成肥皂偶像剧。
讲真,迪士尼现在真的很需要把星战这个被玩坏的IP扭转过来。因为它毕竟是公司最赚钱的四大IP之一(维尼熊、米老鼠、星战、公主系列),当年耗费颇大才收购进来,烂在自己手里简直就是灾难。但是妄图像DC这样靠一两部电影来扭转这个困局,还是不太现实的,毕竟电影的档期久,变数也大。刚好迪士尼的线上电视台上线,成人领域的作品就真要靠星战和漫威了。
因此,星战首部真人影视剧《曼达洛人》就应运而生了。
为了首部星战真人电视剧能够作为急先锋,一炮而红。迪士尼也是耗费了旗下大笔资源。由顶级商业片导演和漫威红人乔恩·费儒担任制片和编剧。费儒几乎可以算是漫威这十年大红大紫的背后主要推手之一。从最早的《钢铁侠1》到《复联》四部曲,再到今年的《蜘蛛侠》,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反正不是当演员就是导演制片人,要么就是编剧。在漫威之外,费儒的电影也算脍炙人口,尤其是他的两部动画片《狮子王》、《奇幻森林》。同时,费儒的喜剧风格也非常符合星球大战(至少是电影)的一贯风格。
当然,单练费儒一人,肯定也不行。迪士尼还是给他搭配了很多"副手",包括维迪提(《雷神3》)、戴夫·菲洛尼(星战动画《克隆人战争》)、黛博拉·周(杰西卡·琼斯)等导演。考虑到《曼达洛人》目前仅有8集(不知道有没有第二季),这个导演阵营还是很令人期待的。
"曼达洛人"是星球大战宇宙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种族,或者明确地说应该叫组织。他们起源于曼达洛行星,从简单的组织结构和信仰来说,曼达洛人非常类似魔兽中的部落。从外观上看,该组织最大的特点就是盔甲。由"曼达洛钢"(也叫贝斯特钢)制成的盔甲甚至能够抵御光剑的攻击。战斗的血统深深地维系在他们的灵魂之中。在远古时代,曼达洛人甚至以袭击绝地武士而闻名于世。原生的曼达洛人与人类非常类似,后世的曼达洛人则吸收了各种族的成员。同时也因为与绝地为敌的宿怨,经常与西斯合作,被人看成是为了金钱而不择手段,实际上他们的正义感很强。
而《曼达洛人》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生存在帝国崩溃之后,第一秩序建立之前的曼达洛人冒险的故事。
以目前放出的第一集来看,这部星球大战首部成人剧,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对于一部根据电影进行延展的电视剧,我觉得最大的诉求,一定是要延续电影的叙事风格。从这个角度来说,《曼达洛人》的第一集完美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无论是从画面质感,动作设计,还是整体的叙事风格上,这一集都与电影极为贴合。
到底什么是星球大战电影的叙事风格呢?简单来说就是表面上看是一部犹如史诗般浩瀚磅礴的歌剧,而内在本质上却是粗狂明了的美国西部片。在宏观的画面表现上,是星辰大海、荒漠戈壁,是星际纵横、战舰奔腾,是死星那毁天灭地般的死亡美感;而在微观的冲突表达上,却是光剑夺目、激光横飞,是隔空取物、闪电咆哮,是命运那欲罢不能的生死相搏。
电视剧由于没有电影那样的投入,无法从宏观画面上展现出电影中的磅礴气质,因此会特意在细节上将故事演绎到极致。我觉得导演团们在这一点上完成得相当不错。虽然在画面质感上略微不如电影,但是也做到了电视剧能够做到的极限。在风格上更是充分将西部片风格和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派喜剧风格完美融合在一起。细节上也尽量完美,每分钟都有多个彩蛋出现,照顾到了老粉丝的眼球。
对于新粉丝来说,虽然电视剧中的星战元素极多,但是也不会产生观看困难,毕竟西部片的故事脉络都不复杂,而且观看的节奏还相当紧凑。第一集给我们的故事和人物都没有完全展开,主要还是主角接到任务,要去杀一个"50岁"的人,然而,就是要杀的这个人,让我大吃一惊。
第一集就挖这么大的一个坑,真的好么?在摇篮中的这个婴儿显然与正史中的尤达大师属于同族,这个种族人物出现不多,但是都是属于原力能力强大的人物,而且寿命很长,尤达大师据说已经900岁。看来,整个第一季(如果未完结的话)都会以主角曼达洛人和这个婴儿展开。此前正史宇宙从未说明尤达大师的种族,看来这部真人剧很有可能要补充这部分的故事。
目前该剧在豆瓣的评分高达9.3分,神剧开局,如果不烂尾,看来倒可能成为星球大战宇宙复兴的希望。这里强烈要求费儒执掌星球大战新三部曲啊!
就是这样。愿原力与你同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rOdcm4BMH2_cNUgW1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