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国庆小长假就这么华丽丽地过去了。
节后第一天上班,大家还好吗?
节后综合征有没有发作?
发作了也不要紧。
因为,你不是一个人。
乐妈与你们同在。
反正我今天是觉得非常疲惫,提不起精神,时不时怀疑人生:今天星期几我是谁这是哪我在干吗……
不过,对许多妈妈来说,节后最烦心的还不是自己要上班了,而是自己精心帮宝宝建立起来的饮食作息规律被!打!破!了!
@Coco Lynn:
宝宝总是处于兴奋状态,不哭闹,可是晚上就很精神,凌晨一点了,熄灯了还要继续玩!
@Zinn:
脾气开始大了,哄她睡觉,就跟你急了。白天补觉后整个人又是晕晕的,很没精神。
@榴莲_Poon:
晚上跟宝宝讲故事发现越说越high,我都不敢说了,现在哄宝宝入睡真是越来越难咯~~
@敏儿妈:
过了个国庆节,嘴巴被各种零食宠坏了,饭都不好好吃了!
胃口折腾没了,入睡变得困难了,脾气也变得暴躁了。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就是传说中的“节后综合征”了。
国庆期间我们带着孩子到处走走玩玩,年龄小的孩子很容易被陌生的环境影响到睡眠和饮食。
而年龄稍大的孩子也因为长假间狂玩狂睡、能吃能喝而保持着高度兴奋。
这样作息习惯被打乱,睡眠不规律,吃饭也不会好,甚至精神、脾气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长期这样,有损孩子的健康。
这些表现当然都得矫正,那么该如何应付孩子的节后综合征呢?接下来乐妈就给各位支支招。
一、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
孩子出现了节后综合征,在调整之前,我们可以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
设身处地想一下,如果没告诉你具体放几天假,就让你可劲疯玩享受,然后又猝不及防地告诉你:明天立马上班。
你不许玩了也不许吃零食了也不能睡懒觉了。你会不会崩溃?
将心比心,对于孩子来说,你突然让他从欢脱自由的氛围里抽离出来,他也很窝火。
因此,要提前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假期还有几天就要结束了,我们会回归到原来的生活,不能吃那么多零食了,也不能那么晚睡觉了,也不能老跟着七大姑八大姨出去各种玩儿了。
让孩子从心理上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
二、循序渐进地调整
父母应该循序渐进地调整孩子的作息表,欲速则不达,不能一下就把孩子从假期生活里拉出来。
想想我们大人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把孩子的生活规律一点点破坏了,但却指望孩子在一天之内就迅速恢复到节前乖巧懂事的模样。
这可能吗?
家长应该多点耐心,多给孩子一些时间。
就说调整孩子睡眠这件事,乐妈也有几点建议:
试着从今天起一点点提前孩子的睡觉时间,不要一下就要求孩子比往日早睡一两个小时。
节后,家里的环境要尽量从嘈杂恢复安静,特别是孩子准备睡觉前。安静的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这需要家里所有人的配合。确保孩子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秩序。
晚上多和孩子一起做些能平静情绪的游戏,比如给他讲故事,和他一起拼拼图,画画等。尽量少一些让孩子兴奋激动的活动,不要让孩子看电视或者玩游戏,否则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尽快入睡。
睡前播放舒缓的音乐,给宝宝做按摩,或者轻拍宝宝,哼一些宝宝熟悉的歌谣,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比较自然地进入睡眠。
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散步,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消耗体力,有助孩子提升睡眠质量。
三、家长要以身作则
这一点非常重要却又很容易被忽略。
想想爸爸妈妈们一边要求孩子好好吃饭别吃零食,早点睡别折腾,转过头自己却捧着垃圾食品顶俩黑眼圈熬夜玩手机,这也太双标了吧!
孩子之所以会有“节后综合征”,还不是被大人带出来的吗?
所以,要想孩子恢复过来,大人也要起表率作用。
不想让孩子吃零食,那就把家里的零食都收起来,大人小孩都不吃
想让孩子早点睡,那大人也早点关掉一切电子产品睡觉。
四、安抚孩子的幼小心灵
除了吃喝拉撒睡这些生理问题要调整。对于孩子来说,心理上的变化也需要及时调整。
节日期间的孩子,简直是集三千宠爱在一身。
一会舅舅带着去游乐场,一会大姨又送个新玩具。
但是,假期结束,亲朋好友各回各家,连爸爸妈妈也要上班了,孩子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自己受关注的程度极速下降。
这样的落差感会让孩子很难接受,就可能会表现为脾气又臭又硬,不听话,又哭又闹。
对此,大人不要也去指责孩子,孩子这样也是情有可原的。
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包容他的小脾气,及时沟通,明白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多多安抚安抚他幼小又受伤的心灵。
当然,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尽量冷处理,绝对不能纵容。
其实,说了这么多,甭管是要上幼儿园的大宝宝还是小月龄待在家的小宝宝,相对来说节后综合征还是很好调整的。
孩子嘛,不需要立马从放空呆滞回归到神经紧绷的状态,也没啥要紧事等着他做,他们的任务不外乎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
所以说,最应该治节后综合征的不是孩子!
是我们!要工作的老母亲们!
唉,不说了,我去哭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