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年初,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8年全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全国恶性肿瘤发病首位的就是肺癌,而在浙江以及杭州的最新癌谱中,肺癌同样位居第一。
更为残酷的是,虽然早期肺癌的5年存活率高达90%以上,但很多肺癌患者早期往往感觉不到症状,一旦发现就是晚期,并多发转移。
对于手术、化疗等传统治疗方式已经没有希望的患者,靶向药的出现给有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生机。其中,吉非替尼对亚裔肺癌患者的疗效尤为显著,成为肺癌患者心中的明星抗癌药。
作为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适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原研吉非替尼于2004年年底在中国获批,作为全球首个EGFR-TKI靶向药,有充分的临床数据支持其疗效和安全性,受到国内外临床指南一致推荐。很多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从不到1年,到现在超过2年,甚至8、10年或更长都有可能。
“每天一次给药,可在家自行服药,使用方便,患者依存性高,且药效受食物的影响较小,有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李雯教授介绍。
但受限于价格因素,吉非替尼曾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在2016年前,吉非替尼价格始终高达5000元/盒,全疗程费用高达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给患者带来沉重负担。
2018年进口吉非替尼(易瑞沙)作为临床急需的癌症防治用药被纳入2018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11月,原研进口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进入“4+7”带量采购,价格降到547元,医保后患者只需支付几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肺癌靶向药可及性大大提高。
李雯教授认为,全省实施带量采购不仅缓解了当前药价虚高的问题,推动药价回归至合理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百姓“吃不起药”的难题。其次,它解决了以往药品议价难的问题,为建立和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及价格机制奠定基础。再次,它通过“腾笼换鸟”的思路和“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路径,为继续深化“三医联动”提供了动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据悉,去年11月,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采购目录共31个品种,试点地区范围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7个省会和副省级城市(简称“4+7”城市)。最终25个通用名药品中选,包括1种呼吸系统药物、1种消化系统药物、一种肌肉骨骼系统药物、10种心血管系统药物、3种全身用抗感染药物、6种神经系统药物和3种抗肿瘤药物,其中原研药3个,占12%;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88%。中选药品的价格平均降幅为52%,最高达96%。
为扩大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改革效应,今年9月1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文件显示,带量采购地区在“4+7”城市及已跟进落实省份(河北、福建)的基础上正式扩围,新增浙江、山西等25个地区,最终共有45家企业中选,中选产品60个,与首轮带量采购2018年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高达59%;与“4+7”试点的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降幅25%。
“自带量采购实施以来,百姓的药费负担切实得到了减轻,相信随着杭州市全面落实‘4+7’扩围,我省百姓也能够立竿见影的感受到该政策带来的福利。”李雯教授介绍,此次中标的唯一一个进口原研一代肺癌靶向药易瑞沙(吉非替尼)为例,该药此前一盒的价格为2280元,而通过带量采购,其降幅达到76%,每盒费用仅为547元。患者由每月三盒需要药费6840元,降到1600元左右,再加上医保报销,一个月的自付费用只需几百元,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让更多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此次全省实施带量采购,不仅为浙江省内肺癌患者使用靶向药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同时也为肺癌患者获得规范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创造了有力条件,更好地降低了患者的用药负担,让更多的肺癌患者广受益。”李雯教授说到。
据悉,广东、陕西、江西、辽宁、贵州、宁夏、海南等省也在积极着手跟进带量采购,未来药品降价带来的福利将有望普惠神州各地。
专家介绍
李雯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Mayo Clinic(梅奥医学中心)博士后
浙江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商报记者 冯双
值班编辑 史卓旎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日商报(ID:hzmrsb)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lT3cG8BMH2_cNUgjb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