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武敏 编辑/闫文絮
责编|李歆
贵阳的城市韵味都隐在充满烟火气的老街巷里
几十年前,我出生在贵阳市喷水池出版社的宿舍里,从这里呱呱坠地,再到长大成人。因此,我算得上土生土长的贵阳人。说起来,我最多的体会是,这里多阴雨,并无酷暑。世代生长在这里的人,有着西南城市最常见的享乐精神,大多嗜辛辣、好饮酒。扑鼻的火热香气与噪杂热闹的街头巷里,与这座涌动着鲜活市井气的古城相得益彰。这里就是我的城市——贵阳。
褪去了鲜亮颜色的老房、斑驳陈旧的砖墙…无言诉说着历史车轮的印记
小巷闹中取静,进退之间获得片刻安宁
跟热闹街市里的食客一样,贵阳的楼宇街巷也是挤挤挨挨的,那个时候的贵阳还很小,由好几个“门”组成,我后来的工作地点就在“六广门”,家也住在贵阳红边门的出版社宿舍,工作后经常去离“大南门”不远的省委拍照,闲暇时就喜欢到“大西门”买些小商品……那时的贵阳真的好小,小到一抬头就能望见群山,小到犬吠蝉鸣、红砖漆瓦都载满浓韵的回忆。
小巷闹中取静,进退之间获得片刻安宁
老街区基础设施齐全,衣食住行十分便利
现在的贵阳向外扩沿了好几倍,从黔灵山上向南望,城市代替丛林,将这座曾经茂林修竹的“林城”填补的满满当当,现在的贵阳,是“大贵阳了”,老城的气息在渐渐淡去。近几年来,贵阳的发展脚步甚快,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没有搬去那些高楼林立的新区,匿于钢筋水泥下的“烟火”之地才是我的归属,饭后在附近的老街巷尾走走,庆幸这座城市旧时的模样和记忆不曾被磨灭。等到夜晚,白日里冷清的老区瞬间“活”了过来,虽然比不上贵阳其他有名气的夜市小吃街,但这里的“市井”味,是你在别处体会不到的。
昏黄路灯下的小街巷,别有一番幽静滋味
老街居民边唠家常边纳凉
藏在老街深处的美食店,等待你去探访
始建于清嘉庆三年的贵阳北天主教堂,见证了贵阳市百年变迁
复古雅致的老街一角
新时代下的贵阳老街巷,保留原始韵味的同时也在焕发新活力
时代的变迁或许改变了一座城市的模样,但带不走这座城市的记忆,街角邻里、鸡鸣狗吠,最贵阳的生活总在街巷里。它们是贵阳的命脉,是时光的纽带,诉说着远去不可追的故事,见证着一座崭新城市的崛起。
大家都在看
如何订阅贵州画报?
盛夏里的清凉贵州:向往的生活里,总有森林
【周末去哪儿】彝寨风景醉人心, 特色民风待人亲
欢迎订阅杂志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 是最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