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泪乡村教师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献给所有人

2019-09-19     晓语文

教师节前夕上映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聚焦乡村教师群体,根据支月英老师的真实事迹改编。看过之后,她有怎样的感触?


有一群孩子,或面朝黄土,或山头放牛,或在没几个人的破烂教室里有一日没一日的混着。

正是上学的年龄,却无书可读。

深深的大山,偏远的僻陋小村,生生隔断了他们看世界,探索世界的眼睛。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可这群孩子苦难的不是不想学习知识,而是没有人教他们知识。

还好,命运没有忘记他们,有一群人出现了,成了他们看世界的光。



苦:一人一校,一守一生


教师节期间,看了由《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老师真人事迹改编的电影《一生只为一事来》,感动不已。

19岁,正是最美丽的年华,支月英老师不顾家人反对,怀着一腔支援山村教育的热血,毅然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为一名乡村女教师。


校园长满杂草,教室破旧不堪,没有几块好玻璃,桌椅板凳也缺胳膊少腿。

留给支月英老师的宿舍,简陋到极致,一张破桌子,一张破床,仅有的蚊帐还破了个大洞,夜晚老鼠乱窜,时不时还有蛇出没。

甭管条件多么恶劣,多么艰苦,支月英老师没说一个不字,卷起袖子收拾起来。

尽管这样,支月英老师的支教之路并没有得到村民的欣赏和感激,反而是质疑:

“这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


甚至几个顽劣的学生也嘲讽支月英老师:


“怎么样?跟你们城里的学校不一样吧?”“过不了多久,她就会跟哭着跑下山去。”


可谁都没想到,支月英老师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就像电影里的旁白说得那样:她像泥洋的青竹一样,在大山里扎了根。

支月英老师,一人担起学校所有的课程,轻伤不下火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了如指掌。

课后,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都坚持把孩子一个个送回家。

有时还会一家一家的拜访村里没上学的孩子家,尽自己所能,说服家长让孩子去读书。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支姐姐”变成了“支妈妈”,支月英老师带的学生一个个走出了大山。

当年那个最顽劣最不相信支老师的学生董大山,早已是知名地产公司的老板,

当他回乡探望支月英老师时,支月英老师仍旧坚守在深山,只是这山越走越高,越走越深。

一辈子坚持一件事很难,但支月英老师做到了。

支月英老师用一人之力点亮了一座大山。

乡村教育就是因为有了支月英老师这样的人,才有了希望和未来。



信念:坚持下去就有了希望的力量


支月英老师最贴心的一个学生叫如意,当年,如意考了全乡第三名,却因为生病的母亲放弃了走出大山的机会。

没过多久,如意草草嫁人,生了一儿一女,丈夫是个二流子,不堪忍受的如意又匆匆离了婚。

为了养活母亲和儿女,如意不得不走出大山,到建筑工地搬砖挣钱。

日子越苦越难熬,支月英老师一封一封的长信安慰着如意,劝她不要放弃学习。

如意在支月英老师的鼓励下,坚持学习数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会计。

如意的女儿小花,从小就梦想成为舞蹈家,却在上山割猪草时摔了下来,因延误治疗成了跛子。

很多年后,当董大山在教室里看见翩翩起舞的小花时,他简直不敢相信。


支月英老师告诉董大山:人,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

如意坚持了学习,才有了从搬砖到会计的华丽转身。

小花坚持了自己的梦想,才有了再舞起来的自信。

那么,支月英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因为自己三十多年扎根深山的坚持,才有了学生走出大山的希望,才有了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

就像约翰生所言: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

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把希望化作坚持,在灵魂深处坚信相同的生命一定会有不同的解释。


张靓颖在《乡村教师》颁奖典礼上,以一首《我的梦》感谢乡村教师。


我的梦

张靓颖 - 我的梦


歌词就好像是在说支月英老师:

执着地勇敢地不回头,

穿过了黑夜,

踏过了边界,

世界会怎么变化,

都不是意外。

每个学生命运的精彩,都离不开支月英老师对山村教育的执着坚持。

而支月英老师坚持的力量源泉,就是每个学生的梦想,就是大山深处的希望。



奉献:不问得失,全力以赴

乡村教师的苦,我们看得见。

但乡村教师家人的苦,我们无从得知。


乡村教师因教师资源稀缺,每个人都承担了巨大的课业压力,很多人都是吃住在学校,与家人分居。

顾得了学生,就顾不了家人,顾得了家人,就顾不了学生。

支月英老师也是这样。

已经上大学的董大山,回乡看望支月英老师时,刚好遇见支月英老师的女儿。

董大山问:“妈妈呢?”

支月英老师的女儿回答道:“妈妈不要我了。”

一个母亲是有多疏忽自己的女儿,才能让女儿说出这么令人心疼的话。

支月英老师无私奉献的背后,一定有牺牲。


支月英老师说,她有一次,只顾着上课,忘记了还在家里的女儿,冰天雪地,女儿只穿着秋衣秋裤,到处找她,结果高烧了好几天。

而老公也因此一个多月不理她。

都说,老师是一个最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乡村教师更甚。

深以为然!

支月英老师苦了自己,让自己的母亲心疼。

只顾学生,让自己的孩子少了关爱,让丈夫半辈子迁就。

支月英老师的奉献,是用一家人的牺牲成就的。

乡村教师背负着大山孩子的希望,沉甸甸的责任让乡村教师心中没有比学生更重要的了。

有人说:乡村教师是平凡而伟大的。

而乡村教师的伟大不仅仅在于乐于奉献,还有不求回报。

湖南一位即将退休的乡村教师马翠萍,在她的退休感言里说:

自愿付出的就别想着回报,不要总把为别人做的那些事挂在嘴上……


大抵,每个为教育贡献自己光和热的老师,都是这么想的吧!

所以有人说,老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光辉的职业,一点儿都没错。



精神传承:让更多的人关注山村教育


支月英的老师的事迹被报道后,县里教育局局长亲自上门表示,要把支月英老师调到县城工作。

但支月英老师拒绝了,只答应局长可以到县里做一次演讲。

支月英老师对董大山说:

“其实,我也挺矛盾的,我这个人不爱总说我的那些事儿,可我转念一想,如果我的演讲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山里孩子的教育,我倒愿意多说几句。”


扎根山区36年,支月英老师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一只耳朵也听不见,依旧没有离开,想着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呼唤更多的人来支援山区教育。

这是伟大的情怀,这种情怀影响着越来越多有教育梦想的年轻人加入。

据统计,我国现在有280多万乡村教师,但却承担着4000多万乡村学生的教学任务。

乡村教育的发展仅仅依靠乡村教师奉献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支援乡村教育仍旧是重中之重。

前段时间,教育公布说教师工资由80年代之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

但是乡村教师的工资远远低于平均工资水平。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dP_SW0BJleJMoPMFb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