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县:安徽小小县城,为何让唐代宗御笔亲批县名?

2019-07-19   徽脸大讲堂



旌德文庙

旌德县位于我省宣城市,据史载,以“旌德”二字为县名是唐代宗特批准的,其含义是“旌表方德”。

方德曾任唐肃宗时国子监博士,其家族在唐代是旌德县内盛极一时的名门望族。

那么,唐代宗为何要“旌表方德”为县名呢?


旌德县

据史载,方德是唐王朝统治者信得过的忠臣良吏。在唐朝,五品以上的官员都由宰相提名,皇帝亲自任命,方德所任国子监博士是五品官职。

虽然退休后方德远离政治中心,但在当时国家动乱、反叛群起的情形下,臣民对唐朝统治者失去信心,只有方德仍对唐朝廷忠心耿耿,在袁傪率兵平定了王万敌起义后,划太平县一部分另置一县时,主动让出自己的住宅作县政府的办公地点。

这种为唐朝廷分忧的实际行动和礼让精神,应该提倡、表扬。

在旌德置县时,唐王朝经安史之乱,面临分崩离析的境地,黄河流域五十余州县脱离唐朝,江南以浙江台州袁晁为首的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连绵起伏。而且附庸国吐蕃、回纥、党项等趁机内扰,一度占领京城长安。

平叛的主要将领、天下兵马副元帅(代宗自任元帅)仆固怀恩也举旗造反,使得唐代宗对另外的平叛将领存有戒心,只是采取表面笼络人心的办法运作兵权。

方德能主动配合平叛,让宅为县治,自迁上泾乡归化里这个王万敌起义暴发地去做感化百姓的工作,实属难能可贵,所以当时的首任县令建议加以表彰,提出以“旌德”为县名,朝廷应允。


为平定安史之乱,唐肃宗、代宗时期曾实行“宽大怀全”政策,对归顺的反叛将领封官许爵,并对支持平叛的地方官员给予奖励、旌表,这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唐至德二年,坚守濉阳的张巡、许远,坚不投降,被安庆绪部将尹子奇杀害,唐肃宗追封当时为真源县令的张巡为扬州大都督、濉阳太守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并下诏立庙祭祀。

此后又不断升级,张巡被尊为“东平王”,全国各地建庙祈祷,成为习俗。

因此,唐代宗批准以“旌德”为县名,是不同于当时建县的绩溪、祁门、石埭等县。这是为了平定王万敌、方清叛乱的激励机制,希望能求动乱中唐朝的长治久安。

这就是旌德县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