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学兴起,与其diss黄晓明,不如看看你是否也陷入明学养成魔咒

2019-08-22   贰说爱闹

娱乐圈里总有些人,费力刷出的好感度不够自己嘚瑟的,最近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黄晓明。《烈火英雄》的表演中规中矩,但也算改变了一部分对黄教主的认知,路人缘也在转变,然而一部《中餐厅》,瞬间路人评价回到解放前。

播出四期,黄晓明自创的“明学”已经占领热搜好几天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刷爆网络,8月21日,黄晓明接受采访特地回应“明学”调侃,表示“娱乐嘛,大家高兴就好。”

可网友真高兴吗?大家都要被你这个铁憨憨气炸了好么!

《中餐厅3》人员大换血,一改以往明星主厨的配置,请来国宴主厨,逼格提高不少,但节目在怎么高大上,也抢不过黄晓明的风头,他的表现真是集齐了“最令人讨厌老板”的所有特质:

没有原则的烂好人;外行指导内行还不听从意见;不分场合的专横霸道;管理混乱,毫无规划可言;决策愚蠢、擅长甩锅,硬拗“好老板”爱工如子人设,又当又立...

严格意义上讲,按照芒果台的套路即使他不承认恶意剪辑,但制作矛盾绝对一把好手。

所以综艺娱乐,不必当真,但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出道多年的黄晓明是如何集齐“最令人讨厌老板”的特质,在全民diss时,自检你是否也深陷“明学”养成中。

01 角色变换有时差:该听意见时,霸道;该讲原则时,烂好人

黄晓明“烂好人”属性集中在《中餐厅3》第一期,因为采购引发秦海璐林大厨battle。

这场矛盾有人指责秦海璐说话直,有人diss林大厨追求完美,但贰姐认为根源还在黄晓明。

员工产生矛盾,领导应该统一观念:强调目标和现实、平衡矛盾,可是黄晓明不仅甩锅而且倒戈,看大厨笑得尴尬他直接指挥秦海璐给钱,导致严重超支。

按理说职场烂好人这个雷,有点职场经验的人都会主动避坑,像黄晓明这种老油条迎头网上撞令人不解,好歹他也是圈内浸染多年、副业兴隆的黄晓明啊。

但细看他的演绎经历不能找到“烂好人”的成因,中产阶级出身,幼时就因为性格内向就被电影选角刷掉;长大后考上北电明星班,黄晓明或许个人条件不错,但在这里只能算一般。

运气出道,第一部戏就是男主,但水花一般,3年后才等到《大汉天子》展露头角,而此时,苏有朋、周杰等大量类似相似的男演员都在崛起,夹缝中成长的黄教主也算艰辛了。

新老演员交替、竞争压力大,即便逐渐大火但他也要应对来自前辈高压,黄晓明不止一次的被前辈否定“不适合演戏”,再加上外界的负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世哲学才是最明智的:遇事不发声,必须要表达意见那就两边不得罪,养成圆滑处世之道,“烂好人”特质也就养成了。

同向类推至我们,初入职场谁都饱含激情,但在长年累月的竞争和办公室哲学里,将热血练成绕指柔,我们心甘情愿的“在商言商”,多一事都懒得参与,遇到讨论的问题也尽量两边不得罪,中庸之道在职场里真是害了不少人。

员工如此就意味着未来领导人也潜在“烂好人”的特质,我们因为自保得到or失去的太多了。

02 外行指导内行

《中餐厅3》的话题除了“明学”,就是“心疼林大厨”。

餐馆里唯一会做菜的林大厨是多家五星级酒店的行政主厨,国宴的核心负责人,妥妥的专业人士,做菜后厨一把抓,而且性格好,儒雅温和,要不是年纪差距,多少少女会高喊“我可以”。

可就是这样一位大神级的人物到了《中餐厅》成了受气包。有网友汇总林大厨的一天,时不时的就被黄晓明拎出去批评,我妈看完直接表示“他个经理敢上后厨耀武扬威,主厨脾气太好了。”

试营业,自由点餐,林大厨累到要死,后厨忙成一团,黄晓明提出“套餐制”,林大厨结合试营业情况提出单双人套餐,却被黄晓明一票否决,铁憨憨为了巩固地位居然搬出“一个人要点三份套餐”的混蛋问题,众人沉默一副看傻子的表情,但晓明哥却一脸“回答不出来了吧”的自豪感。

emmm...

《中餐厅》播出,网友就在某平台提问“为啥黄晓明一副‘我都可以、我都明白’的样子”,其中点赞最高的回答“因为无知,所以蛮干”

算算黄晓明同年龄段的男演员,只有他的定位最难辨认,说是演员,代表作和演技都全民吐槽;说是商人,黄晓明又贪恋着娱乐圈,明确表示生意都是副业。

作为一个成年人,他个人的职业角色就够混乱,主业不精、副业不明,哪个行业都插一脚,哪个行业都浅尝辄止。凭借经验他认为管理餐厅小case,事实却与想象大相径庭。

黄晓明曾在妻子杨颖出演《创业时代》中爆料,他在家中会指导杨颖表演,让她明白“一个影后演技应该是啥样?”看到没过度自信就是这个辣眼睛的结果。

03 又当又立的“绿茶型”老板

第四期《中餐厅》播出后,网上对于节目组刻意“洗白”黄晓明的讨论开始发酵,不少人指出综艺片段录音、买冰箱时的刻意剪辑是在有意恢复黄晓明形象。

最新一期中,黄晓明的行为确实比之前好很多:采购时主动给员工买了西瓜、餐厅营业时也主动加入后厨切葱帮忙,嗓子都喊哑了也要坚持前台揽客...可实际上,气人的根本原因没有变化。

重复点单,浪费人力,作为店长,黄晓明居然没想到把餐厅分区?

  • 员工总结会上,意料之中的diss林大厨听不懂话,200欧的调料购买,大手一挥,似乎完全不在乎成本和营业额压力;
  • 与林大厨和解,居然直接将秦海璐做中国小吃的点子跟人分享,赤裸裸的抄袭创意;
  • 不厌其烦的开会,效率低、解决不了问题,疲劳战术让员工不得安宁。

可有“爱工如子”的好印象在前,让网友连骂黄晓明都不那么理直气壮,“诶呀你看他还是知道给员工福利,还每人喂西瓜,嗓子都哑了,也不是那么不堪”

可大家想没想过,《中餐厅》现在的苦,都是黄晓明一手作出来的。

加好老板人设的黄晓明,像极了工作中戏精上身,爱演苦情剧的老板,干活时,设身处地说心里话,让你觉得,不干这活简直就不是人。

可等你加着永远加不完的班时,才发现,如果不是老板的傻瓜策略,你根本不用这么辛苦。

绿茶型领导,一方面做着体恤员工的戏,堵住你骂他的嘴,一方面愚蠢的榨取剩余价值,又当又立,连骂都骂不痛快。

-------总结发言的分割线-------

其实黄晓明如同一个职场的缩影,每一个表现都能从自身经历中才找到原因。

因为他出道多年,所以懂得明哲保身;又因为实力撑不住地位才多面开花,避免别人挑剔学术不精;因为懂得人情世故,左右逢源间堵住众人嘴,一副“大家开心,我什么都能奉献”的脸享受关注。

所以,与其吐槽黄晓明的“明学”不如自检,看看自身有没有被“明学”渗透的痕迹,吸取经验才是避免二代黄晓明的关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