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枣,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种植开始,20多年的时间里,这种水果及其延伸产业持续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枣农户均能增收6万元。
冬枣前景广阔,开发潜力很大。其皮脆肉嫩,营养丰富,含有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以及较多的维生素A、维生素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百果王”和“活维生素丸”之称。
种植冬枣的成功,再次让广大农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但是,要让冬枣产业持续发展,必需走现代产业发展的路子。广大农民要扩大种植面积,形成规模,建设标准化冬枣基地。同时还要创立品牌注册商标,真正实现“注册一个商标,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为拉长冬枣产业链,提高经营效益,要多建冷库,实现多储存鲜冬枣。此外,还要拓展开发旅游业,建设冬枣生态观光园。
虽然很多地方枣农们都有着丰富的种植经验,也在不断的进行冬枣技术的改良。但是如果未形成独有的品牌,就会造成年丰产不丰收。如果销售渠道闭塞,就会导致枣农收入一般。为了改变现状,提高枣农的收入,地方政府要制定一村一策、一村一品扶贫实施方案,实施科技扶贫计划,推进“互联网+”模式,推动冬枣产业拓宽营销渠道,做强特色品牌。
除了在源头上抓好冬枣安全机制建设,还要不断加强品牌创建,提升冬枣市场化水平。另为了保证冬枣的品质,广大枣农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不摘青上市。树立“砸冬枣品牌就是砸自己饭碗”的意识,严格按照冬枣标准化技术进行生产管理,树立冬枣品牌思维,坚决杜绝摘青上市,切实维护冬枣质量安全。
二是不销售晒枣。牢固树立“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冬枣质量安全”的理念,不销售次枣晒枣,不坑商欺商,不弄虚作假,诚信经营,恪守底线,坚决维护冬枣的品牌声誉。
三是不违规使用农药。坚决杜绝使用膨大剂、催熟剂等违禁农资农药,增施有机肥、农家肥和生物菌肥,有效提升冬枣品质,保证冬枣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