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月球在所难免!砸入5000亿美元另有目的,回报可买下半个日本

2019-07-31     宇宙印象

深度开发月球可作为2050年代开采小行星矿产的基础,利用目前的技术,我们已经具备在小行星上进行采矿作业,比如可以找一颗直径数米的小行星。如果是一颗更大的小行星,可以在其周围建造一个小型基地,除了采矿作业外还可以进行相关科研工作,或者建立第一个小行星基地。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栏目第987期 21世纪应该是个航天世纪,相比较1969年的登月,这次人类更有目的性。2010年前的星座计划是个不成熟的胚胎,美国人说自己要重返月球,那是给自己壮胆,或者告诉全世界美国还是航天科技的领跑者。很快,星座计划被取消,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星座计划美欧目的,更没有竞争者。

1969年登月为什么会成功,很大一个原因是苏联的推动,虽然苏联最后也远没有达到美国人的高度,但苏联的角色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极大激发了美国前进的动力。2024年美国要重返月球,这一次应该说是有新的目的,那就是中国正在崛起,嫦娥3号和4号任务成功实施,给了高傲美国人沉重一击,中国航天实力已经超过1970年代的苏联,实现了在月面上软着陆,并且释放月球车。

2024年重返月球还有推动因素,第一个是与2035年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这是一个跳板任务,在月球轨道上建立前进基地,对登陆火星有很大的意义。第二,重返月球是美国国家战略的需要,如果2020年代美国人再没有动作,那么中国必然将成为美国之后登月的国家。这暗示20世纪是美国的,那么21世纪的月球就是中国的。美国避免有这样的暗示,2020年代就必然要重返月球。2020年代重返月球的战略制高点非常关键,对2030年代中期登陆火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在2040年代人类即将建立第一个火星基地,并且开启地球-火星的货运、人员转换通道。

这里不仅有NASA,还有马斯克这样的科技狂人。深度开发月球可作为2050年代开采小行星矿产的基础,利用目前的技术,我们已经具备在小行星上进行采矿作业,比如可以找一颗直径数米的小行星。如果是一颗更大的小行星,可以在其周围建造一个小型基地,除了采矿作业外还可以进行相关科研工作,或者建立第一个小行星基地。

鉴于小行星距离我们普遍较远,长期远离地球磁场保护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很多问题是致命的。宇宙辐射是第一个危险 因素,还有零重力环境对人体的干扰,骨质流失等。进入太空的第一步,应该要学会保护自己。根据NASA的推测,开采一颗小行星的总费用可能高达5000亿美元,砸入这么多钱可能带来大约数万亿至十多万亿美元的回报,足以买下半个日本。开采一颗小行星的时间周期会长达50年之久,这无疑是人类史上第一个超长太空计划。相比较而言,航天飞机项目整个运行周期耗资2000多亿美元,平均每次发射耗资15亿美元,但回报却非常低。

对于一些私人企业而言,开采小行星矿产将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方向,像SpaceX这样新航天巨头,大规模降低火箭发射成本就是让入轨成本降到最低,这样才谈得上有利润可言。头条独家的宇宙印象指出,如今我们已经具备深空飞行能力,派遣机器人航天器对小行星物质捕获已经成功过,采矿不存在技术瓶颈。这正如莱特兄弟不可能等待新型航空材料问世才去造飞机,因此重返月球是在所难免的,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开拓小行星采矿、月球空间站、载人登陆火星等任务。宇宙印象为今日头条独家,其他均为假冒,转载均为非法。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TQ2jX2wBUcHTFCnfY3h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