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位于枣庄市市中区解放南路,它高耸的烟囱是枣庄地标性建筑,它被誉为鲁南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四十年来,它竭尽全力为加快枣庄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的新枣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0年前,这里荒草一片……40年后,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发电厂在十里泉这片热土上巍巍耸立,从12.5万千瓦到30万千瓦再到66万千瓦,数以百万、千万、万万千瓦时的电流如同一路奔腾不息的火泉,滚滚滔滔,送进了千家万户,带来无穷无尽的光和热。
2000年十里泉电厂
2019年十里泉电厂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电力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瓶颈”,全国缺电现象开始显现。这其中就包括素有“煤城”之称的山东枣庄。到70年代,枣庄还一直没有独立的火力发电厂,只有煤矿自备小火电,总装机容量不过8800千瓦。枣庄人下定决心:要建自己的电厂。
新建电厂,谈何容易。撰写可行性报告,研讨论证,审查批准,经费来源,现场勘测......当时市领导带着筹建组成员上省城,直奔北京。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10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文件,批准新建枣庄十里泉电厂。
1977年12月,正是北方寒风肆虐的时候。随着一阵阵地动山摇的机械马达声,枣庄十里泉村人声鼎沸,不毛之地的荒石滩立时升腾起满目生机。1978年,一场“大干快上”的千人会战大幕就此拉开。
1978年十电开工典礼
1978年主厂房建设
1979年11月4日,#1机组正式投产发电,一年一台机组的投运效率,有效缓解了山东用电紧张局面。
1981年9月,时任国家水利电力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李鹏到十电视察后兴致勃勃地说:“十里泉电厂的基本建设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效益最高,这是电力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们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和推广。这样吧,明年就在这里召开全国电力基本建设现场会,你们要做重点发言。”第二年,全国电力基本建设现场会在十电如期召开。从此,“十里泉”的名字响彻电力行业内外,此时的十电好像壮志凌云的大鹏,昂首起飞,展翅翱翔……
1983年10月,五台12.5万千瓦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当时,十电的发电量占到山东电网总发电量的14.5% ,被誉为“鲁南明珠”。
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萌,电力企业的发展锐不可当。1990年国家能源部召开现场会,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国电力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达到标准的工厂,掀起一个“安全文明生产”达标活动,时称“双达标”。十电及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细则,1992年5月9日,国家能源部隆重表彰包括十电在内的全国首批“安全文明单位”达标单位。就这样,十电一夜之间闻名于全国电力系统,被誉为“挤上来的标兵”,时任电力部部长史大桢特地为十电题词:“全国火电厂学习的榜样”。
双达标创一流
创新期 十电人1个多月没回家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十电出现了设备老、能耗高、人员多等因素。2003年下半年,十电人大胆构思建造全国第一台秸秆煤粉混燃发电机组。
2005年5月秸秆发电主体工程开工建设。12月该项目正式投产发电,填补了国内秸秆发电技术的空白,开创了国内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的先河。该项目每年共掺烧秸秆约5.6万吨,折标煤约2.9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621吨,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促进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
看似简单的几组数据,背后却是十电人不为人知的心血。谈到那段日子,十电“锅炉专家”戚方明感慨万千,“那时,煤粉与秸秆混燃的发电机组改造在我国尚属首例,没有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而且秸秆发电的方案一经提出,就遭到部分能源专家的质疑。大家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拼搏。在改造过程中,结合现场设备实际情况,对引进的‘洋设备’进行了大胆创新改进,项目在一开始试运的时候,一个月时间大家都守在设备前,困了就在办公室打个盹,饿了吃碗方便面。”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他工作三十多年来,一直跟锅炉运行打交道,对工作的锅炉有很深的感情。戚方明开玩笑地告诉记者,“和锅炉的感情就像夫妻一样,陪锅炉的时间比家人还多。”随后,他深情款款地说,“十里泉是我为之奋斗了一辈子的地方。”
(全国首个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改造项目——5号机组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循环水供热改造)
带着对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十电又将目光放到了热力市场的开拓上。2009年伊始,枣庄市东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缓缓拉开了帷幕,供暖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米。后期经过改造后的首个供热季,供热面积达到600余万平方米。
2007年初,根据关停小火电机组的决策,2007年底至2008年5月,十电相继关停4台14万千瓦机组。2014年底,#1、#2和2018年9月#3、#4冷却水塔相继爆破,告别历史舞台。
2014年底,#1、#2冷却水塔爆破
2018年9月29日#3、#4冷却水塔爆破
关停后,十电的发展也进入低谷。新一代的十电人不服输,决定迎难而上。几番周折、历尽艰辛,2009年,十电终于取得扩建第一台60万级机组的“路条”。
2013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十里泉电厂扩建项目首台1×60万千瓦工程核准批复。两台机组分别于2016年、2017年投产,再热汽温620℃等指标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
(华电集团公司首个高效超超临界抽凝供热机组项目,620℃再热等指标处于全国同类型机组领先水平)
一代一代十电人是不服输的,他们勇于探索、精益操作、积累经验。目前,8、9号机组为660MW机组再热汽温620℃的管理趟出新路子,环保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远远优于国家最新标准。据“十电工匠”冯仁海介绍,企业依靠科技,但不依赖科技,企业始终走在创新的路上。
如今,穿行于十电厂区,一座座看不到烟尘的烟囱直插云霄,与干净美观的主厂房交相辉映,沉浸在蓝天白云的怀抱之中,分外祥和。
现在,十里泉发电厂向枣庄市供热热网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枣庄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建设周期三年。高温热水管网设计包括西线高温热水管网工程及东线高温热水管网工程。其中西线工程包括西线主管线、长白山路支线、光明大道支线、湛江路支线、民生路支线、和谐路支线、峨眉山路支线,西线高温水管网长度43.1千米;东线工程包括东线主管线、光明大道支线、文化东路支线、公胜街支线,东线高温水管网长度13.3千米。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里泉发电厂见证着一代代十电职工的青葱岁月,见证着枣庄市南工业区现代工业辉煌历史的发展变迁,见证整个枣庄的经济发展。如今的枣庄,不断有外来企业投资,经济水平和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攀升。让我们一起祝愿,枣庄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