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死亡,一边是重生

2019-09-16   8099999街头巷尾

有这样一群医疗工作者,他们每天不停地奔波,只为在生与死之间、在希望与绝望之间,为生命搭建起桥梁、为逝者与生者打通一条通道,他们就是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而他们也被大家形象地称为:生命的“摆渡人”。


生命的“摆渡人”


世事无常,这位阿姨的儿子在缅甸遭遇了意外,虽然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但还是由于伤势太重,已经回天乏术了。惊闻噩耗,家属悲痛万分,在生与死的最后关头,人们能够做的,还有些什么呢?

昆明市延安医院器官移植管理办主任 熊竟明:“当事人从三楼坠下,头部外伤,缅甸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就把伤者送到了孟连县医院,又转移到普洱市人民医院。

经过抢救发现已经进入脑死亡状态,就把信息给了我们,我们就连夜奔赴普洱,到了普洱市人民医院时凌晨的2点半。

伤者被诊断为“脑死亡”,但身体其他器官具备捐献条件。每每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器官捐献协调员就会前来征求家属的意见,看是否愿意捐献出亲人的器官,让生命换一种方式得到延续。


当天夜里,延安医院器官移植管理办主任熊竟明开始了他的工作。然而面对亲人尚存一丝气息,这样的征求意见显得十分“无情”,再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属对此都会表现出抗拒甚至是愤怒。


但对于器官移植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过一分钟,器官的功能性都在下降,而每节约一分钟,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就多了一分生的希望。


一边是死亡 一边是新生

昆明市延安医院器官移植管理办主任 熊竟明:“对于捐献器官的意义,她也有所了解,她认为她儿子既然救不回来了,把她儿子的器官捐献出来,肯定就能挽救别人的家庭,是基于这样一种高尚的想法。

在对器官捐献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了解后,家属签署了器官捐献文书。


都说母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而这位母亲,正是希望她的儿子,能以另外一种方式留在人世间。然而就在此时,一个突发情况出现了。

昆明市延安医院器官移植管理办主任 熊竟明:“老人家说她在普洱的时候报了警,她儿子为什么会从三楼摔下来,她要了解清楚,如果涉及刑事案件,器官捐献就不能进行。

我们征询警方的意见,警方初步了解到的情况,是酒后坠楼,因此老人家写了撤案申请。


对于器官捐献协调员来说,家属同意捐赠逝者的器官只是第一步,在摘取器官的同时如何守护逝者的尊严,摘取后如何打通生命通道,让器官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顺利移植到危重患者的身上,不让捐献者的一片爱心付之东流,这才是对于每一个器官捐献协调员最大的考验。


昆明市延安医院器官移植管理办主任 熊竟明:“器官摘取到移植到等待移植患者的身上,这段时间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标准,比如心脏只有4个小时,肾脏好一点,可以有48个小时,肝脏可以到24个小时。

我们尽可能把这个时间尽量缩短,这样对于接受者来说会更安全,需要协调民航、公安、交通部门联动。

器官捐献以后,我们要完成捐献者的身后事,安葬的一些事物,以及每年清明节对捐献者缅怀。

同时,我们密切追踪每一个案例,及时把(受捐对象)的健康情况,通报给捐献者家属。


目前,器官移植会由系统根据患者病情、地理半径、年龄等因素综合考量,从而进行合理分配。

但据卫生部门统计:2015年到2018年底,我省共出现了359名器官捐献者,其中心、肝、肾、肺、胰腺、小肠等大器官移植1109个,人体组织眼角膜移植528枚。

由于器官的捐献与分配,涉及到文化、伦理、法制等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因此我国的器官捐献曾走过一段漫长的“冰河期”。

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观念发生了转变,但器官移植的缺口依然巨大,很多患者都是在等待器官移植的过程中就不幸离世。


昆明市延安医院器官移植管理办主任 熊竟明:“需要器官移植救命的人很多,从发现捐献者信息到器官摘取,大概时间就是三到四天,三到四天我们要完成大量工作。

突破的是家属对死亡的认知,以及对丧葬习俗观念的改变,希望我们各行各业,每一位公民都能积极参与。


据2018年卫生部门统计,我国每100万人口中器官捐献者比例仅有4.63人,以肾脏捐赠为例,全国等待肾脏移植的患者有50多万例,但肾脏捐献者仅有5万例......

8099999记者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