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0后炒房,80后炒股,90后炒币,95后炒鞋”,这句话目前正在广为流传。
你也许会好奇,一双鞋能有多贵啊?
答案是:1700万美元。
没有看错,是1700万美元!
就是那双著名的Air Yeezy2(Red October)。
而一位神秘国内“炒鞋”玩家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2018年,每月净利润已经超过了40万元。
炒鞋其实和炒股挺像,整个市场中充斥着买家和卖家,每个参与者都怀揣着梦想,在买鞋、囤货和抛鞋之间频繁转换自己的角色。
这其中,庄家永远占据头部位置,他们可以凭借巨大资本优势,囤货千万双,有自己的仓储和信息获取渠道,只要立马有最新消息,就能伺机而动。
大部分散户,则没这么幸运了,他们操纵不了球鞋市场,只能控制自己的余额,为此他们只能选择“以战养战”:
买几双,再买几双,频繁交易,套利亏钱。
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我爸炒股的样子。
但是他们的频繁交易,在不经意间,促成了“共享经济”的模式。
有的散户,背景硬点的,就可以直接从店长或高管拿货。
不管硬不硬,反正结果都一样,催生了球鞋的一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指的是品牌方与买家之间的交易,二级市场即买家与买家之间的交易。
这些买家排名不分先后,甚至有可能来自同一群体,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认为除自己以外的人都是“韭菜”。
曾经有一个东北庄家,为了吃下整个昆明一款新发售AJ的市场,以200元/人的价格雇了50个人去门店排队。
凭借人数上的巨大优势,最终这位庄家大获全胜,获得其中的21双。
抛去成本,按照当时的发售价1299元、市场价7500元计算,这位东北庄家这一趟昆明行,赚了不下10万,堪称完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当时这款AJ的主题是:
Not For Resale(禁止转卖)。
2
为什么球鞋可以炒得那么贵?
背后的最大推手,就是嗅到商机的品牌商:Nike、阿迪等。
而他们推动价格疯涨的手段,就是通过“饥饿营销”制造的稀缺感,正因为它们的限量销售,从而引起了一二级市场出现了价差,最终导致了“庄家”的出现,拉高了价格。
球鞋的发售价格很多年前,一直维持在1000元上下,这其中存在明显的议价空间。
所以,只要他们的营销部门只要稍稍一发力,比如联名与限量,球鞋的价值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再加上每一款新鞋发布之后,他们联手限制了球鞋的购买渠道,经过漫长的线上抽签和线下排队,也引来更多的嗜血之辈。
而那些球鞋玩家,想以原价在一级市场买到球鞋几乎不可能。
所以,不论是阿迪还是耐克,在大部分鞋款库存充足的同时,会经常推出一些让大家“求而不得”的款式。
每次新鞋发售,他们都会刻意强调出货量,一旦市场有消息显示货量少,前期预售的价格就能高出原价好几倍。
这种鞋市繁荣的景象,持续的哄抢也有利于它们品牌的传播,从而形成品牌溢价。
他们很清楚,每一次的“遭疯抢”、“天价”、“价格疯涨”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免费的曝光。
资本本来就是逐利的,无论是收入、口碑还是品牌的,这都无可厚非。
但最可怕的是,一旦他们尝到了“饥饿营销”的甜头,庄家也看到了无穷的商机,散户也纷纷跟进,最终,将没有人再询问市场的底线在哪里。
不论是道德、价格还是智力上的。
3
在炒鞋圈内,炒鞋玩家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通过官方渠道抢鞋,并在市场售卖赚利差的散户。
另一类则是通过大量扫货、提拉价格来左右市场价格的庄家。
庄家,这个词,在资本市场,向来是带有贬义色彩的。
而在新兴的球鞋市场,他们延续了他们的口碑。
他们是一群,对球鞋没有感情的机器,如果有也是看在利益的面子上,所以从纯粹意义上看,他们只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就行。
在他们眼里,炒鞋的核心无非是加剧供求不平衡。
为了维持这个体系的运转,最关键的一步是:扫货。
他们的基本策略,就是通过加一定价格向“散户”回收某款球鞋囤货,减少它在市面上的流通性,等“散户”货源变少后,他们再统一调高价格出售。
但是和股市一样,庄家还是偏向抢龙头,龙头一般是指好的配色或鞋码,庄家只需要清一两个黄金码就行。
黄金码,特指男款的40~45码、女款的36~37.5码鞋,这是他们扫货的主力所在。
一波扫货之后,70%~80%的鞋落入庄家之手。此时,由于供给被庄家把控,市场中并无放量,抬高原本就为数不多货源的价格极为容易。
慢慢的,鞋市,也沦为股市、币市,最终成为了一个搏傻的游戏。
而这场“搏傻”的资本游戏,泡沫势必会破掉,到时候就需要有人来接盘。
那些接盘的人,总会倔强的认为自己不是韭菜,不仅如此,他们还会认为别人是可发展的对象。
就好比2019年还在做直销,总觉得有人比你还傻,每天你都自信满满的告诉别人,信我的,复制我的,几年以后你就能年入千万。
每天就和别人说简单、可复制、坚持,像健身房教练一样的说辞。
他要是能坚持,他跑你这来干嘛。
对了最可怕的是,现在直销流行读《最伟大的销售员》了,好像销售员是读出来的一样。
这本洗脑圣经,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那些劝别人的同时,你仔细想想,你自己连报菜名的口条都没,你还在那卖别人啥东西呢?
肯定有人要抬杠。
我认识一个人,做直销年入千万。
我认识一个人,做微商现在身价上亿。
我认识一个人,买球鞋月入40万,就是你刚才说的。
我想说,你看看权健的新闻好吗?
4
当我们抛开那些令人目眩神迷的营销广告与概念,回归到事物基本面时,你会轻易发现这样的事实:
球鞋本质上属于极易生产,成本低廉,用户使用率频繁的商品,它并没有广告宣传里多高的科技含量。
炒鞋,可以,前提是这个鞋有炒作价值的话,最起码要有一个保底的价值在那里,可以随时换成钱或者生产物资的东西。
但是说到底,球鞋不过就是一些皮革、纤维、橡胶、TPU 组合在一起的商品。
很多人说鞋有价值基础,因为某些限定款全世界只有多少双,基础售价多少。
说这话,你是完全低估了中国沿海某地的造鞋产业。
各种所谓的稀缺款,无非是还没有真的引起他们的兴趣而已。
一旦他们愿意,让天下没有难买的AJ绝对不是玩笑话,而且你还没法鉴定出是假货。
什么是最危险的时刻?
就是当绝大多数炒鞋的人自己不穿鞋,他们甚至都不真的拥有鞋。
有一家球鞋鉴定的APP搞鞋类交易所,甚至提供了完全储存鞋,只炒鞋的归属权这种神奇的云炒鞋行为。
在这种时刻,也有很多人会说,我就是喜欢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他们觉得自己能够乘风破浪、力压各种庄家,成为最终的散户之王。
可你看看现在的nike,曾经他们一个月发一双。
现在呢?一周发三双,价格也从三位数涨到四位数了。
这不是在割韭菜,这是在干吗?
你还这么有信心吗?
好,就算你真这么牛逼,对球鞋市场洞若观火,对于自己的操作和判断力十分自信,那你干点别的啥,你早成了好吗?
雷军说,要做一头风口上的猪。
可是,现在这头猪,快掉下来了,你躲开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