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与春节

2019-07-10   冷先生讲

弥勒佛即未来佛,藏语谓“强巴”,他生于南天竺婆罗门家,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弥勒佛,他慈眉善目,笑口大张,手捻串珠,足不着履,浑圆肥厚的肚皮格外突出,笨重的身子斜倚着一只大大的口袋,这位胖大和尚就是知名度很高的大肚弥勒佛。

所谓弥勒,是梵名的音译简称,意思是慈悲,据说此佛常常给人快乐,帮人消除苦难,故以“慈”为始,他原名阿逸多,意为“无能胜”,与佛祖释迦牟尼是同时代人,他出生在古印度南天竺波利村大婆罗门家庭,是个有钱有势的公子哥。

后来,他看破红尘,决意出家,成为如来佛的一名弟子,他规规矩矩侍立听法,老老实实钻研佛学,理解能力又强,很受如来的赏识,弥勒苦苦修炼,果然功成圆满,先于如来入灭,他在离开人世之后,悠然上升于欲界六天中第四兜率天内院,这里从此成为弥勒净土,而他也正式晋级为弥勒菩萨。

民间传说,夏王治世,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可好哩!可是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年,也不知到了哪个朝代,世上乱起来了,天有时候旱,有时候涝,有时刮大风,有时下大雨,人有的穷了,有的富了,有的成了财主,有的成了奴隶。

那时期,村里有户财主,家里雇着几个长工,一天,吃过晚饭,人们祭灶神,小觅汉见了,便悄悄地跪在灶王爷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不要晴,黑了不要明;大小给个病,可别要了命,”不想,这话刚好叫财主听到了,等小觅汉走后,财主也跪在灶王跟前祷告说:“灶王灶王显显灵,天阴了就暗,黑了就明;要病叫他闲时病,忙时不误做营生。”

当时,灶王爷正在打瞌睡,没有听清楚;迷迷糊糊记得“阴、晴、雨、风、病、痛……”几个字,便牢牢记在心上。

说话间,一年过去了,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各路神佛都要上天,朝见玉皇大帝,灶王爷当然也去了,他比谁去得都早,因为他心里一直惦记着财主和小觅汉祷告的事,见过玉帝,二话没说便奏道:“玉帝陛下,小神有一事申奏,眼下人间阴阳错乱,风雨成灾,人们无法生存,应该赶快派一位大神前去治理……”

玉帝听了,不禁大吃一惊:“此话当真?”“当真,”“不假?”“不假,”于是,玉皇大帝连忙降下一道御旨:要派一位大神当职,去管理民间的衣食住行,御旨一下,各位神佛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肯接旨。

这时候,忽听南天门外,一声吆喝:“诸神退后,这差事我干啦!”抬头看时,只见是一位光头顶,胖乎乎,腆着个大肚子,眯缝着一双眼,笑哈哈的尊神——弥勒佛,这弥勒佛心胸宽,度量大,整天在南天门外观赏风景,也觉得无聊,正想给人们办点好事,便自动担当了这一重任。

却说这弥勒佛来到人间,第一件事就是让人们过一个痛快年,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于是,人们便遵照他的意愿,逢集上会办年货,实打实地忙开了,弥勒佛还具体规定: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同时,要把各路神佛都请到,香箔纸锞,准备齐全,到了初一,也就是新年的头一天,家家都要起五更,放鞭炮,穿戴整齐,相互祝贺,尽情吃喝玩乐,同时,还要走亲访友,上坟祭祖……

这样一来,人间真的太平无事了,玉皇大帝拨开云头,俯视人间,一片欢乐景象,心里自然高兴,这样又过了几天,到了初五,天刚蒙蒙亮,忽然传来一阵吵吵声,原来是姜太公的老婆(人们称她为脏神,专管茅房,粪土),正在跟大肚子弥勒佛吵架呢。

原来,大年三十,人们请神时,把脏神给忘了,她气不过,便找弥勒佛闹事,弥勒佛满脸堆笑,就是不答腔,这脏神气得捶胸顿足,七窍生烟,眼看事情要闹大了,弥勒佛才开口说:“这样吧!今天是初五,让人们再为你放几个炮,包一次饺子,破费一次吧!”

这就是“破五”的来历,不想,这几声炮传到天宫,玉皇大帝正在那里下棋,听到炮响,以为人间又出了什么事,便派财神到人间察看,财神是天上主管金银财宝的神,他来到人间一看,到处都是香箔纸锞,高兴得就忘了回去了。

玉皇大帝又派仓官下凡、仓官是专管仓库的神,他看到家家户户堆满了馒头供香,也不愿回天了,玉帝又派了几位神佛下凡,仍然没有回音,说着时间已经过去半个月了,玉皇大帝的棋也下完了,他忽然想起派下去的几位神佛都没有回来,便亲自到人间察看。

当他看到人们穿得新崭崭的;吃着大米白面加肉菜,啥活也不干,心里十分生气,便召来弥勒佛喝道:“我叫你掌管民间诸事,谁叫你尽让人们吃好的,穿好的,不干活?”

弥勒佛笑嘻嘻地说:“陛下息怒,你要我管人们的吃穿住行,可并没有叫我让人们干活呀!”一句话,说得玉帝闭口无言,玉帝一想,也对,既然已经这么办了,那一年也只能有此一次,开春以后就要下地干活,所以,从那以后便留下了旧例,一年有一次春节。

打那以后,弥勒佛再不能回南天门了,直到今天,在一些寺院里,还留着他的塑像,人们说,这事不能全怪弥勒佛,他毕竟是想给人们办好事,所以,人们照常为他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