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们征集了一波关于闹铃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来自各个行业、也努力地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无论是初入社会的学生、职场的资深人士,还是事业颇有成就的公司高管,他们认真生活的旋律里都离不开一个声音——“铃铃铃……”。
闹钟在大家的故事里如影随形,突如其来地急促声响一次又一次将他们从不同的状态中唤醒,推着他们继续前行。
为了给予儿子全方位的照顾,她除了给儿子做好丰盛的一日三餐,还要督促儿子在家按时上网课、参加各种培训班,辅导他写作业……
这些事情都在她设定的一声声闹铃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但她的生活也从此被闹钟填满。
他今年刚过完三十岁生日,父母三番五次安排相亲,催促着找女朋友,买房买车也被提上日程,面临着社会的各种压力,他开始越来越忙碌的工作,越来越晚的下班,再疲惫的身体每天早上依然会被闹钟准时叫醒,而他却一刻也不敢放松。
作为一枚初入职场的萌新,她希望自己的第一份工作能取得好成绩,同时在这家公司顺利留下来。
适应社会和适应项目对她来说都是莫大的挑战,她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件事,她压缩了睡眠时间来应对压力,和早睡的“美容觉”告别,和早五点的闹钟问好。
成年人的生活,总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时间点,7点起床、9点打卡、10点开会……我们在这些满满的日程表上,一件一件设定好闹钟,每一次的铃响,都会让我们陷入新的忙碌,每天扮演完情绪稳定的大人后,在深夜回家的路上,疲惫和无力感在时间的夹缝中蔓延开来。
我们开始沉思,这一声一声的催促,该如何逃离,闹钟的开启什么时候能成为美好的开端。
但是我们却没有发现,设置这一个个闹铃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是我们逼着自己不断前进,在那些力不从心的日子里,让闹钟去执行按时提醒我们完成任务的使命。
其实生活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只要我们把那些美好的事情放进生活里,放进闹钟里,铃声也可以变得更美好一点。
2020年的最后一个长假即将到来,忙碌了大半年的我们,不如在此刻停下来,把上班、打卡、会议、上课这些让我们生活中倍感焦虑的闹铃关掉,给闹钟换一种频率,让假期生活里的铃声发出一阵愉悦美好的旋律。
我们可以试着放慢脚步,不再奔波于一家又一家公司的面试路上,把闹钟调成轻松的频率,和同学奔赴一场自由洒脱的毕业旅行。
我们可以试着放开手,不再为督促孩子的学习而困扰,将闹钟调到顺其自然的频率,让生活回归它本来的样子。
我们可以试着放下紧绷的思绪,不再日夜为工作奔忙,将闹钟调到回家的频率,与家人一起在中秋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