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好党员!公认的“好人”

2019-07-24   瓦房店广播电视台


朴实的坚守只为旅客的笑容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年如一的坚持,难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诚,难的是无私无畏的付出。瓦房店火车站保洁服务队的赵殿利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尽职守则,无私奉献,他的事迹不仅感动着车站的干部职工,也感动着奔向祖国各地的四方旅客。


1.用心工作,方便旅客也受益同事

瓦房店站作为一个客运老站,面对旅客出行的需求和标准,车站候车室、售票厅以及周边环境2000㎡的卫生保洁任务压力很大。2012年2月,车站成立保洁服务队,面对老、弱、病的班组人员,赵殿利勇挑重担,一干就是7年。



刚成立保洁服务队时,有一名旅客对正在清扫卫生间的班组同志喊道:“扫厕所的,过来把这东西拿走。”一句“扫厕所的”,极大伤了同志们的心,苦累都不算什么,让人瞧不起太伤尊严。赵殿利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大家反复谈心,“扫厕所也是为旅客服务,只要旅客方便,我们的工作就没白干,”通过思想工作逐渐打开了大家心里的结。



“话说再多都不如自己先干出样子”。无论春夏秋冬,赵殿利坚持每天早早来到车站,晚上都忙完了才最后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每天脏活累活干在前,像一个机器人,总是不知疲倦,忙碌不停。自从担任保洁班班长以来,他就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大家看到他都这样做,再也没有发牢骚、有怨言的。


以前,车站设备陈旧,车站候车室的厕所里经常有旅客乱扔杂物,蹲便器极易堵塞,造成粪便水外溢。每当发生蹲便器堵塞的时候,他二话不说,总是第一个带头干起来。有时旅客扔的东西堵住了污水管,用什么工具都不行,他就挽起袖子把手伸进下水管中用手掏,掏一下不行再掏,粪便水溅了一身,经过几次掏扒,才终于把下水管疏通了。当他一身污水,汗流浃背从卫生间出来,赢得了旅客的赞许,大家都说:“见到为旅客服务的,没见到这样为旅客服务的。”

现在,保洁工具越来越高级,但赵殿利还是把最脏最累的工作揽在身上。


整治地下通道,他拿着高压水枪反复冲洗台阶;整治站台白线,他拿着拖布反复拖蹭;整治候车室卫生间,他更是不怕脏污,带头抹……一干就是一天,50多岁的他总是那么有干劲儿,从不言累。





他的真诚,他的朴实,他的付出,影响和带动了大家,工作都争着干,抢着干,经常遇到乘车的旅客感慨车站环境卫生变化太大了。

2.用情付出,把旅客当自己的亲人

保洁服务队不仅要做好保洁工作,还有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就是服务重点旅客,对年龄偏大、身体不好的班组人员来说,这不仅是压力也是挑战。赵殿利带领班组成员热情投入到为旅客服务中,在服务中感受奉献的幸福,在服务中体现人生的价值。



6月15日,一位90多岁的老人从北京坐车回来,赵殿利接到旅客电话后,早早来到车站准备好轮椅,在火车停靠站台后,主动搀扶着老人家坐到轮椅上,并且和其家属一起将老人家送到住的宾馆。他的家属说:“这么多年,一直是您来接送老人,谢谢您!”赵殿利回答道:“没事没事,应该的!”



赵殿利有个重点旅客笔记本,上面记满了旅客的电话,每个电话后面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普兰店区莲山街道沙包村有个叫毕晓秋的姑娘,亲切称赵殿利为赵叔叔,她和赵殿利认识已经有7年多了,这7年里,赵殿利对待她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不知接送了多少次。晓秋7岁时因摔伤造成左腿重症残疾,每年都要到北京去五六次治疗,她的父母都是农民,家里还有一个上学的妹妹,经济条件很不好,到北京治病都是舅舅帮助联系。

2012年4月,晓秋父母送她到车站去北京,赵殿利帮助把晓秋送到火车上,当了解到女孩的情况,他把自己的电话给了晓秋,告诉她,“以后不论去北京还是从北京回来,我来接送你吧。”这一句轻轻的承诺,赵殿利说到做到,不知付出多少辛苦。每次晓秋去北京,她的父母把她送上村里到瓦房店的汽车,赵殿利都推着轮椅到汽车站把晓秋接到候车室,再送到火车上。每次晓秋从北京回瓦房店,赵殿利都把她从火车上接下来,再用轮椅把她送到汽车站。有时候去北京,赵殿利还为晓秋买些水果、饮料带到车上,回来的时候他经常给晓秋打辆出租车送回家。

有一年夏天,晓秋去北京,赵殿利感觉到她思想情绪不对劲,就开导她,看到她身上穿的衣服都过季了,就到商场给她买了件夏天衣服。晓秋看到赵殿利为她服务忙得一身汗,哭着说:“赵叔叔,我们无亲无故,你都能这样帮助我,我有什么想不开呢?”每年春节,晓秋第一个拜年电话一定是打给赵殿利的,这个电话饱含着人间最美好、最朴实的真情。



2018年5月份,车站有了高站台后,到二站台只能下楼梯走地下通道再上楼梯到二站台,因为没有电梯,如果有坐轮椅的旅客到二站台乘车,只能靠人一起抬过去。这种情况下,赵殿利只要知道二站台有重点旅客,他几乎都亲自到场,不管是抬还是背、或者是搀扶,为的就是旅客平安出行。高站台修建好后,服务重点旅客500余次。






为了把服务工作做好,赵殿利和班组同志们在候车室公布班组“乘车旅客的向导、购票旅客的参谋、重点旅客的帮手、出行旅客的朋友”服务承诺和赵殿利的24小时服务电话15140565518,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服务社会大众。几年来,赵殿利收到锦旗30多面,收到表扬信、微博微信表扬100多次,但大家都知道,他为旅客做了多少好事是数也数不清。



瓦房店电视台在“文明的感动”节目中播出了赵殿利为民服务的事迹,他的名字也越来越被旅客所熟知。“耳听为虚,眼看为实”,有的人不相信就亲自到车站看看,电视里讲的是不是真的。

有位旅客亲眼见到赵殿利背着一位老人上车,老人小便失禁浇了他一身,家属非常不好意思,他却没有丝毫介意,这位旅客逢人便说:“赵殿利,活雷锋,好样的”。

3.用爱做事,传递温暖感动身边人

赵殿利出生在我市的一个偏僻乡村,兄弟姊妹5个,只有他一人当兵复员后,来铁路当工人。多年来,除了照顾自己父母,还对岳母悉心照顾。8年前,他的岳母患病后不久,为了妻子照顾老人方便,索性把岳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顾,至去年老人离开一照顾就是8年。当下,很多人可能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做到如此照顾,但是,赵殿利对自己的岳母就像对亲生母亲一样,用孝心诠释了为人子女的感恩回哺。

赵殿利在铁路上班,妻子下岗失业在家,为了贴补家用,还曾在家门口看自行车。虽说自己家过得紧张,可是帮助别人他却从没在乎过。妻子的姐姐、姐夫都是智障人,生活上都需要别人照顾,妻姐唯一的孩子家住我市郊区,2008年患脑溢血去世,智障的外甥媳妇不久也因病去世,可怜8岁儿子无人照顾,无依无靠,成了孤儿,亲属们都说把孩子送到福利院。赵殿利与妻子商量,主动将孩子接到家中承担起抚养义务,这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生活负担。当时儿子上大学需要钱,家中生活需要钱,他就把50平方米的房子让出一间,让妻子开了按摩室贴补家用,一家人就挤在一个房间里,别人见到他这样付出,都劝他把孩子送走吧。他说再苦再困难也得扛,不能看着孩子四处流浪无家可归。他像疼爱自己的孙子一样疼这个孩子,带他玩耍,送他上学,学校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都被赵殿利所感动,对孩子更多一份关心。他这一“扛”就是9年,孩子现在已经上高中了。

赵殿利是个热心人,也是被大家最认可的“好人”,无论谁家有困难,赵殿利没有不帮忙的。

小区里有个老王头自己一个人生活,儿女都在外地,赵殿利知道老人孤单,就经常到老人家走走,陪老人唠唠嗑,看看老人有什么困难,老人去世时家人都不在身边,赵殿利得知后立即赶到老人家中,给老人穿上送老衣服,并给老人剃头洗脸美容,让老人安详离开。等老人儿女赶回来时,看到赵殿利忙前忙后,在赵殿利面前长跪不起,给了赵殿利最大的“孝子礼”,儿女没做到的事,赵殿利做到了。

今年以来,赵殿利闲不住又成为瓦房店市慈善总会快乐义工大队中的一名义工。只要有时间,他就去参与义工大队的慈善活动。4月份,他到敬老院帮助老人剪头发,陪老人唠唠嗑,力所能及地为敬老院出些力。6月份,又有一次去敬老院献爱心的活动,可赵殿利工作在身,便主动捐了些款,用来为老人买些日用品。


赵殿利只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如枕木一般朴实,如砟石一样无华,他用自己长年如一的敬业奉献、责任担当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形象。2013年他获铁路局 “春运十大标兵”称号;2014年获铁路局“先进生产者”称号;2015年获得铁路局十大“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火车头奖章”;2016年全路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沈阳局集团公司先进生产者;2018年大连车务段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

盖益 李言茹 杨小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