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赵县紧紧围绕“稳定面积、优化品质、主攻单产、保证总产”的粮食生产工作思路,以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以创新技术集成为支撑,以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为保障,大力发展“优质、高效、节水、绿色”农业,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项目带动、产业化经营推进粮食生产的科学发展道路,为河北省乃至中国北方麦区小麦高产提供了一套成功的技术理论和丰富经验。赵县多次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连年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2019年夏粮亩产488.7公斤,位居全省第一。
一、把好生产关,科学管理夯基础
一是良种覆盖全域化。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在赵县建立永久性科研基地,赵县与市农科院共建“现代农业科技城”的作用,利用县农科所与中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10余家科研院所长期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优质小麦、玉米等新品种的引进、示范、繁育和推广工作。坚持以早熟品种为主、早中晚适当搭配的品种布局,重点推广覆盖面积49万亩的高产节水品种和覆盖面积8.5万亩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目前,赵县良种覆盖率达到100%,2019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这是石家庄市首次获得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认定,也是河北省仅有的两个小麦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之一。
二是田间管理标准化。在种麦期间抽调12名县农业农村局技术骨干,组成4个技术宣讲组,深入全县9个粮食主产区田间地头,重点推广节水稳产高产品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多功能种衣剂拌种技术、秸秆还田精细整地技术、足墒播种、等行距全密种植技术、机械精播技术、播后镇压等八项关键技术。一系列种麦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让全县小麦呈现出播种基础好、播期适宜、播后管理到位、苗情状况较好四大特点。
三是粮食加工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深入探索粮食深加工产业,进行产业化生产和现代市场营销,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形成“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河北兴柏药业集团等省级龙头企业和河北纽康恩食品有限公司、河北玉桥食品有限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以小麦和玉米为原料,产出淀粉、兽药、面粉等粮食深加工产品,年消化小麦玉米200万吨以上。2019年赵县韩村镇被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列入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成为石家庄市仅有的开展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的两个县(市、区)之一。
二、把好示范关,高产创建做样板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首批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赵县连年承担粮食高产高效创建项目。为此成立了由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副组长,农业、财政、有关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同时,成立了由农业农村部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联络专家为组长的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技术专家指导组,负责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方案的制定和示范区规划的落实。
二是强化技术管理。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的要求,在示范区建立统一良种供应、统一精细整地、统一适期播种、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七统一”生产管理模式,示范区小麦实现亩生产用水量减少20%,化肥使用量下降16.7%,农药使用量下降5%,形成了“一水超千斤、二水创高产”,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双提升”。
三是加大监督力度。把好关键农时环节,及时组织召开绿色创建项目工作调度会、督导会及培训会,确保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工作有效推进。同时,为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围绕项目实施关键环节,制定项目阶段验收方案,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项目验收小组,对项目区小麦供种播种落实工作、春季除草及“一喷三防”防控工作进行实地验收,并就小麦施肥、打药、浇水及项目绩效指标情况进村入户走访调查,摸底项目工作满意度,完善各项试验方案和有关数据资料,保证项目完整性。
三、把好服务关,构建体系强保障
一是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着力提高基层农技推广区域站设施装备水平,开展“阳光培训”,完善现代农业科技推广配套体系,普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先进技术,增强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目前,已建立7个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形成了“县(农技中心)—乡(区域站)—村(科技进村服务站)”三级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二是完善机械化生产体系。发挥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优势,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试点为抓手,在耕播复合作业、籽粒收获、田间管理、粮食烘干、秸秆还田等作业环节集成一系列配套技术,形成了精准播种、精准施肥、精准施药、高效节水的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和作业模式,节约了生产资料,实现了绿色生产,增强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2019年在“互联网+农机”系统基础上,在全省首试了全程无人驾驶自动作业,通过物联网实现了对小麦联合收割计产、高速精量播种、精准变量施肥、精准变量施药、高效节水全程作业环节的智能化物联网管理和监测,实现了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超94%,小麦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
三是完善物资供应体系。组织县供销联社等部门人员深入农资供应网点,对各种农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查验库存商品,及时补充不足,做到早部署、早调运、早到位,不断档、不脱销,确保全县农资供应到位。同时,利用供销系统118家农资网点服务优势,发挥农资连锁主渠道作用,坚持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的“五统一”经营服务模式,形成了行政推动、技术服务、物资供应紧密配合的物资供应体系。
来自:赵县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