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最美家庭,拥有不一样的幸福风景
家是什么?
家是一份职责,
家是彼此真诚相待,
家是温暖港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好家风既体现着家庭美德的代际传承,也是社会公德在家庭领域的折射。
2019年,重庆市渝中区妇联携手新女报,推出“爱尚母城·最美家庭”系列报道,推广家风优良、家训严谨、家庭和谐美好的温暖故事。母城渝中,积淀了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厚重的人文底蕴,孕育了重庆的“根”和“源”。
正是这母城文化,孕育着万千最美家庭,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在平凡生活中传递着社会正能量,处处绽放。
89岁的“老革命”崔连喜,有71年党龄,16岁时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先后参加了西北战役、川陕战役、大西南剿匪战役和抗美援朝等战争。
自1986年离休后,他一直在巴南区鱼洞街道鱼新街社区居委会义务工作,30多年没在居委会拿一分钱报酬,却时刻想着要为社区居民做点实事。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服务,是我应尽职责。”老人的回答质朴而又让人动容。
家庭成员
崔连 喜89岁,共产党员,巴南区军休所/离休干部
妻子 刘兴明,83岁,群众退休
儿子 崔建平,62岁,共产党员退休
儿子 崔建华,60岁,共产党员巴南区民政局三级调研员
儿子 崔卫东,56岁,共产党员渝中区大溪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儿子 崔建军,55岁,共产党员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库办公室主任
儿子 崔九胜,50岁,共产党员巴南区住建委二级主任科员
不拿工资、义务工作的基层党委书记
老革命崔连喜在战役期间经历过一次次枪林弹雨、生离死别,却始终坚定信仰跟党走、把部队当作自己的家,曾被授予解放战争金质勋章一枚,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1986年离休后,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离休干部、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因身体原因安置在原巴县军休中心(现巴南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
离休后,崔连喜闲得慌,总想着要为社会做点事。
1986年9月,原鱼洞镇政府打算设立鱼新街社区居委会,镇政府相关负责人得知崔连喜的想法后,便邀请他牵头组建居委会。崔连喜欣然接受邀请,走马上任鱼新街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
社区工作繁琐忙累,鱼新街社区是一个农转非社区,有很多工作需要做。老伴及身边的朋友都反对他,希望他不要去。
“党和部队培养了我,没有党,就没有我如今的好生活。无论何时何地,革命军人要离休不离岗、退伍不褪色,我要永远为党工作。”崔连喜极力辩解,说服了老伴。
新成立的鱼新街社区居委会,只有3个人,连办公场地都没得,一年仅有1000元出头的工作经费,3个人没有工资可拿。对此,崔连喜毫不在意,一头扎进社区工作。
没有办公场地,崔连喜就和同事一起,背起包包、带上纸笔,到需要找社区办事的居民家里办公。没有工资,崔连喜也不到街道争取,至今,他也未拿一分钱工资,义务工作。
崔老用军人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气神去鼓舞同事们,不畏艰苦克服困难,在大家的努力下,鱼新街社区从一个鱼龙混杂之地成了如今的“安全文明小区”。
乐善好施,持续行善10多年
崔连喜无私资助贫困群众的故事也在鱼新街社区广为流传。
鱼新街社区居民崔明福是一名退伍军人,多年前因意外致腰椎受损严重,无法行走,也没有工作。妻子也因脑瘫不能走路、工作,只能干点简单家务。数年来,一家人主要靠低保维持生计。
大约10年前,崔连喜得知崔明福一家人生活困难后,便决定资助他。每年春节,崔明福都会收到崔连喜亲自送来的500元钱和米、油等生活物资。平时,崔连喜还经常提着水果去看望崔明福,鼓励他乐观向上。
事实上,多年来,崔连喜资助的群众还有很多。从2001年起,崔明福按照每人每年500元、一袋米、一桶油的标准,资助社区困难群众。最初,受助对象只有几个人。后来,崔连喜通过走访、调研,只要发现社区居民因特殊情况遇到了困难,就会对其进行资助。到目前为止,他资助的人已经达到了15人。
不仅如此,崔连喜还在鱼洞街道新华村、解放村小学各认助3至5名学生,捐助每人每年500元学费。当一些地方突发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他也第一时间给灾区捐款。
这些年,崔连喜已累计捐款捐物40余万元。
时至今日,耄耋之年的崔老深感自己已没办法再为人民群众做什么大事了,却也还心心念念地说要为大家做个宣传员。“如果每个党员都主动为群众做好事,全国9000多万党员会帮助多少困难群众,可以为国家减轻多少负担。”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一位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精神榜样,家中家外传承美德
在崔连喜的感染下,不少社区居民加入热心助人的队伍中,他大事小事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也在居委会得以延续。在他之后,每届居委会主任和党委书记,都会经常上门走访,了解、关心群众疾苦,大家都觉得如果不努力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让社区更和谐,居民更加安居乐业,就是给崔老丢脸。
崔老的精神与行动不仅激励了同事、群众,更为他的家庭带来了正面积极以及深刻的影响。“如今我家里有24口人,除了5个重孙未成年,19个人有14个都是党员,这一点,我很自豪!”
他的5个儿子中更是有4个都投身军旅,报效祖国,是名副其实的党员家庭、军人家庭、光荣之家。正是在崔老对自己及家庭成员的严格要求和切身引导下,铸就了这个家庭心系党国、尊礼守德、廉洁自律、热心公益的良好家风。他的家庭也被授予“全国和谐军休家庭”“重庆市十大好邻居”等荣誉称号。
直到今天,崔老都还在各区县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巡回报告演讲,“只要我还在,就会坚持到最后,继续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崔老坚守着自己的誓言,每一位党员和每一个家庭应有的精神品质,他和他的子孙们,用自身行动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文:喻喻
图:渝中区妇联提供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kU80W4BMH2_cNUgeVH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