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修新疆独库公路,奋战10年上百人牺牲

2019-08-03     乐途旅游网

最近自驾游新疆,爬山越岭走了一条被称之为中国最美的公路-独库公路。作为国内“此生必走一次的景观大道”之一,独库公路可以说是自驾爱好者的终极梦想,在短短半年的开放时间里,也是新疆最美的旅游季节。 这条风景无限的独库公路从独山子到库车,是217国道的早期形态,纵贯天山南北,全长561公里。我们驾驶了五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 一边驾驶,一边欣赏公路两旁的风景,的确让人心旷神怡!

其实,谁能想到这么平坦的公路是用无数筑路工人的汗水凝结而成!还有为了修建这条公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起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听到这些信息时,之前轻松、愉悦心情一下子变的沉重了,向这些长年守卫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英雄们致敬!

我们驾驶着汽车过半以上地段横亘崇山峻岭、穿越深川峡谷。一路上看到很多维修工人在抢修泥石流山路。这条公路也连接了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

可能很多过往这条公路的驾驶员对于这样的的道路抢修速度早已习以为常,更觉得理所当然,又有多少人会想起这些夜间奋力抢修道路维修工人呢?又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 筑路·养护·维修人员他们是这条公路的最伟大的“公路美容师”!如果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也难保证独库公路畅通无阻!

独库公路地形特殊,急弯陡坡较多,有280多公里的路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受天山山区冬季降雪、结冰等自然因素影响,一年仅开放五个月,每年9月底到次年5月会实行长达7个月的冬季交通管制。

由于独库公路的通车改变了过去从独山子到库车要绕道大河沿或和靖,可缩短里程300~500公里。它对于沟通南北疆交通,增加各民族团结,开发建设边疆,缩短南北疆的运营里程,活跃经济,以及巩固国防,均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当我们驾驶汽车到达新疆伊犁州尼勒克县乔尔玛,远远就看到雪山下矗立了一座丰碑-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为了纪念修建天山独库公路而牺牲并安葬在这里的168名革命烈士而建的国家革命烈士陵园。走进陵园,面对革命烈士纪念碑肃然起敬! 这座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和新建的革命烈士陵园、天山独库公路纪念馆共同构成了天山公路烈士瞻仰纪念区。

图为龚作家采访陈俊贵和孙丽琴夫妇。

在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我们还采访到了这位当年修路退伍老兵陈俊贵夫妇,他们坚持为168名为修筑独库公路而牺牲的革命烈士守墓24年。一位军旅作家根据他们的事迹写了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守望天山》,后改编成电影。故事讲述了陈俊贵和妻子孙丽琴当年从老家辽宁到新疆艰苦守墓24年的故事。

陈俊贵,辽宁人,新疆尼勒克县乔尔玛烈士陵园守护人。1979年从辽宁入伍来到新疆,1984年退伍。2014年2月10日晚上,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评选颁奖中,陈俊贵入选。

图为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

乔尔玛烈士陵园的落成,再次展示了军政军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不仅提供了缅怀革命先烈、弘扬“天山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资源,同时也为促进新疆红色旅游,弘扬时代精神提供了很好的精神载体。

图为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

独库公路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下令修建的战备国防公路。独库公路北起独山子,南至库车。该路段全长562.25公里,由解放军工程某部用了10年时间修建而成。 为了修建这条公路,数万名官兵奋战10年,其中有168名筑路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图为修建独库公路而牺牲的168名烈士名单。

198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军区为纪念修建天山独库公路而英勇献身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交通二总队前身)筑路官兵,建起了一座烈士纪念碑。2006年6月10日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交通厅、武警交通二总队及伊犁州、尼勒克县政府共筹资150万元,对这座饱受风雨侵蚀的纪念碑进行全面修缮。

《守望天山》这本书原型就是讲述陈俊贵夫妇,1980年4月6日,前方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部队面临断炊的危险。和战友一起从山上向驻守在山下的部队送信求救,因右大腿肌肉被冻死而住院3年,被评为甲级二等残废军人。1984年,退伍回到辽宁老家,担任电影放映员。他想到班长的临终遗言,作出了改变他一辈子命运的决定——重新回到埋葬班长的天山脚下,陪伴班长24年,成了烈士陵园守护人。

今天,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的独库公路这幅美丽画卷的背后,有着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养路工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是他们的汗水凝结而成的!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独库公路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张艺 更新:2019.08.02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gC_V2wBUcHTFCnfgy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