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泰安2月7日讯(通讯员 刘雪飞)1月27日,一位身着黑色羽绒服,戴着普通口罩的年轻男子,活跃在东平县沙河站镇疫情防控第一线,摸排外来人口、疫情防控宣传、路口来往人员登记、体温监测,街道消毒……
男子名叫王宁,一位“90”后,是泰安市东平县沙河站镇2019年新入职的一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自去年到基层工作以来,工作生活中处处彰显着一名“90”后不忘初心、敢担当敢作为的新时代青年魅力。在这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王宁在接到紧急通知后,立刻奔赴单位,听从组织安排,井然有序地开展疫情防疫工作,一丝不苟地将一项项工作落到实处。王宁说,没有疫情的那天,才是真正的过年。正是被他这种奉献精神感染,身边的许多村民自愿加入疫情防控志愿队伍中来。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这位“90”后基层干部以身作则,风雪无阻,迎难而上,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描绘出最靓丽的风景线。
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进出村值守盘查是全力消除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一环,王宁在进村路口哨岗就近搭建了值班室,无论刮风雨雪都可以保障执勤。他对每一辆进出车辆进行详细登记、对每一位进出村民进行排查测温消毒,严防疫情输入。
“我就要进去,还不让走亲戚了!”正月初三,有人到村里串门,被“守门人”王宁拦住,不耐的吼了起来。
“大爷,串门儿也不在这几天了,您再等等,等疫情过去了。”王宁笑着对大爷劝阻。
“我就要进!”大爷依旧要进村串门。
“你就不能进。”王宁态度坚决,却赔着笑。
“你个小年轻,你有啥权利?”
“大爷,我没权利。可万一携带病毒造成传染,后果非常严重!”王宁赔着笑,苦口婆心劝半天,大爷终于消了气,没进村。
防疫工作不是搞形式主义,做就要做到不能有一丝漏洞,就是这位“90”后小年轻的初心。
冲锋在前,争当逆行者
每天早上不到7点钟,王宁就早早来到村庄卡口处,戴着一次性防护口罩,开始了一天的执勤工作。手里握着居民台账,对本地住户,他先打电话核实相关信息。打不通电话或情况不熟的,挨家上门。每天早上7点就开工,晚上10点以后才下班。短短几天,2000多户村民,他已走访了两个来回。对于一时没能联系上的,他就认真地在住户门上贴了温馨提示和联系方式,密切跟踪。
也有村民不太配合,没戴口罩就往外跑,还在街上扎堆聊天。王宁上前劝说,对方却讲“你这个小青年就是在意的多,我们一把年纪了,怕啥呀!”王宁使出“笨办法”,和村委会上门宣传,告诉每一位村民党委和政府的通告,还用上了不少网络上诙谐好记的顺口溜。在这一番努力下,村民们听了,一边乐,一边就把防疫知识和注意事项记住了。
排查要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才能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这位“90”后小青年的初心。
不忘初心,坚守防控一线
虽已过晌午,但村口仍冻得人搓手跺脚,沙河站镇基层干部王宁一边哈着气整理着手里的登记资料,一边劝说村委会的大叔回去吃饭,这已经是他坚守在村口防疫一线的第12天了。从年初三到现在,这场战“疫”不仅是对工作的考验,也是基层干部与村民紧密联系的一次见证。“你这个小同志不愧叫王宁,拧得很呀,现在的年轻人也行啦,”村委会大叔每次看到王宁忘我的工作时,总会这么感慨上一句。
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尽最大努力减轻疫情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危害,就是这位“90”后小同志的初心。
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暖春不会到来。在这场冷酷无声的战“疫”中,有无数王宁式的“90”后三支一扶人员身披铠甲,坚守在防控一线,用自己的初心绽放出新时代最美丽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