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材料能完成的,却要变出几十份,效率怎么能高

2020-01-07     静心简语

一份材料能完成的,却要变出几十份,效率怎么能高

高效工作没有方法,只需要改变管理思想和地方意志

  刚刚开会,重点研究某部门下发的文件,然后针对文件要求,进行分工,实质上就是整理材料。分工结束后,十几个人相关人员,每个人都有三四份材料要出,而且要的时间很紧,每一份都指定了格式、要点、必说点等等。而且主管部门将会来检查这些材料,但是也只是检查,这些材料大部分不会上会读,最终都只是存档,表示我们都已经做过这些材料了。

  开完会,大家对每一个材料进行素材收集的时候,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年度总结这些全都写进去了。也就是说,明明一份材料可以搞定的工作,却要分出三四十份材料来表现,而且部分材料会在部分不同的会议上读出来。也就是说,接下来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都将会在各种材料、会议中度过了。当然,这想的是乐观的,因为上级部门的通知又来了,另一批材料的要求又出来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企业就进入了做材料的时代了,仅上个月,办公室为某一个领导准备的考核、述职材料都超过十份,而且每一次的角度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是对着要求一条条的凑。其实都是东拼西凑的,说到具体工作,常年都在开会,哪有什么时间去工作呢?说到企业的业务,常年都在做材料,哪有时间去做业务呢?

  办公室有人说,明明一份年度总结就能完成的事,为什么要三四十份材料来表现,更可笑的是有很多材料就只是做出来装进资料盒里,等着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来拿着检查表,一条条翻盒子比对。这样的工作显得极其可笑,但是这也许就是一种地方特色吧。十几年前在媒体的时候,这个地方的一些客户就曾经抱怨,他们整天不工作,就是整理材料了。没想到十几年过去了,更厉害了。

​  现在都在讲高效工作法,但是事实上很难高效起来,不是企业等不愿意高效,而是一些秀场式的做法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枷锁。而企业领导的身份特殊,又决定了必须按照上级的要求去完成这些没有价值的工作,这就导致了基层单位宁愿不发展也不能不完成资料的低效状态。要使得双效都能发展,需要改变的不仅是企业管理思想,更多是地方意志。

  静心简语2020.1.7.9:40于汉中(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YBoiG8BMH2_cNUgwYv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