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四方,地位却岌岌可危:“蜜月期”结束,裂痕初现

2019-10-30     国家人文历史

文|周渝

戈登没有辜负士迪佛立的希望,很快就将这支桀骜不驯的队伍训练得井井有条。对于清廷而言,这支部队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攻打“长毛”。李鸿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协议的条款,要求士迪佛立批准“常胜军”开到三十里外禁区外的地方作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这一要求开始遭到拒绝,但由于不久后士迪佛立外出,何伯卸任,也便没有人再反对李鸿章的要求。

李鸿章乘势要求戈登率“常胜军”进攻福山,此地在上海西北面六十里外,坐落于长江三角洲,是常熟的门户。不久前常熟太平军守将骆国忠和福山守将陈承琦相继倒戈降清,由于此地控制着太平军重镇苏州的水道,忠王李秀成听闻反叛发生后,立即发兵讨伐,最后攻下福山,却未能拿下常熟。李鸿章用意就是要救援被围在常熟的骆国忠,并在关键时刻要求戈登的“常胜军”出战。戈登接到命令后,在部队中配备了大量炮队,于4月2日驶入福山附近的内河。他命人将大炮都设在废墟之内,至4日清晨下令猛轰,洋枪洋炮的火力自不必说,太平军的工事迅速被摧毁,“常胜军”与淮军发起进攻,几乎没经过激战就攻下福山。福山一攻陷,炮艇与炮队就能通行无阻,围城的太平军自动退却,戈登毫发无损地开进常熟城。

福山之战让李鸿章对戈登的军事能力大为赞赏,而经此一役,“常胜军”的官兵们也更愿意死心塌地地服从新统领的指挥了。然而戈登的地位却在他凯旋之时受到威胁。原来是被撤职的白齐文到北京闹事,陈述自己的“冤屈”,而且取得了效果,布鲁斯在发给士迪佛立的函件中建议恢复白齐文原职。关键时刻,是李鸿章在这一问题上采取果断态度,他连写两封措辞强硬的公文,交给英国陆军提督和驻沪领事,说明其无意让白齐文复职,并力保戈登。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戈登在担任统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李鸿章需要他。最后上海英方决定支持李鸿章,并呈文给英国驻北京公使。为避免夜长梦多,李鸿章索性奏请朝廷钦赐戈登江苏总兵头衔。如此一来,戈登作为“常胜军”统领的地位才算完全奠定。

铜版画,1864 年,法国画刊

对李鸿章的赏识,戈登也投桃报李,此后数月,他率领“常胜军”在太仓、昆山、吴江诸役中,作战勇猛,为清廷立下汗马功劳。常胜军的装备也愈发精良,不仅有当时威力巨大的阿姆斯特朗炮、M1857型12磅拿破仑炮等,还购置了“海生号”等小火轮,作战中往往以摧枯拉朽之势击溃敌军。

但戈登与李鸿章短暂的蜜月期也将耗尽,两人之间出现了裂痕。最初是与李鸿章的部将程学启(原为太平军英王陈玉成部属,1861年降清)的部队误伤“常胜军”的人,程与戈登爆发矛盾。这次矛盾在李鸿章的调解下,以程道歉了事。但不久后戈登又与李鸿章发生矛盾,原因是戈登认为李鸿章故意拖延军饷,因此事屡次向李鸿章抱怨,甚至在7月25日呈上辞职书。

极具戏剧性的是,就在戈登准备撒手不干之时,他收到了一封布鲁斯发来的公函,告诉他本国政府最近决定授予他全权带领部队,帮助清廷平叛。布鲁斯也在信中告诉戈登:“我殷切地希望你,而不是任何别人,指挥中国军队,因为你统带的部队将给叛党莫大的威胁……”这是戈登首次接到本国政府和英国驻北京公使明确的授权指示,于是不再闹辞职,积极准备作战。李鸿章的下一个目标是太平军的重镇——苏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SR2Com8B8wMrh2LiUHC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