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不近人情:凉薄掩藏着深情

2019-06-04   新经典

冯唐曾经打趣说,老天如果有眼,把钱钟书和张爱玲弄成一对,看谁刻薄过谁。

这句话的流传范围之广,似乎也侧面说明了,在大众的眼里,张爱玲这个作家,正如钱钟书在《围城》里一样,语不惊人死不休,刻薄成了她最大的标签。

个中原因,除了张爱玲写男女关系时永远不容幻想,一针见血,大概还有她处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时,也一贯表现出的凉薄寡恩。

不但不喜欢与人接近,连对自己的亲人也总是疏离。到最后宁愿只身一人远走海外,深居简出,以至弃绝来往。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发现她的朋友庄信正也坦白,在1965年第一次见面之前,对张爱玲的印象就是“老觉得她恃才傲物。”

那个时候的庄信正还是刚出道的青年讲师,拉着同事一起,硬着头皮去求见张爱玲,深怕下一秒就被拒于千里之外。

两个人通信通了三十年,当我们细看张爱玲给庄信正的书信,仍然能够察觉到她字里行间一直保有的那份冷淡。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


她绝少表露自己的心情起伏,也几乎从不主动问及别人。信里来来回回讲的不过是拜托租房、出版、看病、搬家、存钱等生活琐事,没有任何贴心的交流。联想到她在美国的困窘,这种联系似乎更像是不得已而为之。

即便是和庄信正夫妇同住洛杉矶,屡次在他们的帮助下找好房子,张爱玲也委婉表明了谢绝来往的意思。

打电话过去多半不接,有时候去一封信,一年半载也等不来回音。讽刺的是,庄信正给她的许多信件,正是因为压根没拆过才得以保存下来。

无处不在的距离、分寸,以及称不上有什么热情的日常往来,都在证明,这还是那个冷淡高傲的张爱玲。

她不止一次地在书信和谈话里说自己“偶尔不近人情”,希望庄信正能够谅解。庄信正也非常知情识趣,尽量不主动打扰。

但,这就是全部吗?

张爱玲冷面冷心,不通人情?庄信正也不过是个替偶像办事的狂热粉丝?

事实上,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庄信正眼里那个恃才傲物的张爱玲便已经轰然倒塌。

他惴惴不安地敲开张爱玲的门,意料之外地,得到了张非常客气的接待。

在长达三十年的通信中,庄信正从四处谋取教职,到得了一儿一女,张爱玲也从开始的有事说事,到逐渐问候起对方的生活,家人的近况:

“上次匆忙中寄书,寄出后才想起忘了问你感冒好了没有”;“现在大学普遍不景气,不知道你有没有找到合意的事,念念”;“你们俩都好?孩子们想已大的我无法想象了”……


那个写起小说总是一副苍凉姿态的张爱玲,书信里常常露出这样慷慨的体贴。


张爱玲手信复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写信固然比较的随便,然而做作惯了的,仍不免带些惯性……话虽如此,比起峨冠博带的时候来……可究竟较近于真实。”

所以他很看重作家的日记或者书信。一方面固然有文献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能见到作家在文章之外的性情:“要知道这人的全般,就是从不经意处,看出这人——社会的一分子的真实。”

不像写文章那样,要考虑怎么遣词造句最为合适,即时写就的书信实在容易让人充分暴露。比如,胡适写日记就会坦坦荡荡地说自己每天打牌,然后又继续立Flag说明天不打牌了。

张爱玲的书信里,暴露的也正是冷淡背面的温情和生动。

只不过这一面她并不轻易示人,而是交付给了自己熟识信赖的朋友。

她愿意和庄信正夫妇交流自己喜欢的《名利场》杂志,也时常互相交换市面上流行的侦探小说来看。

在丈夫赖雅去世后一个月,张爱玲也没忘记给新婚不久的庄信正寄上年卡,在金色卡片上祝贺对方Happy Holidays。庄信正后来整理这些信件,都说自己难以想象她当时的心情。

而这也是为何,在庄信正这个后辈眼里,张爱玲不单是可以续写《红楼梦》的天才,更是一辈子的“富有人情味”的诚挚师友。

和庄信正交流的过程中,张爱玲并不吝惜自己的妥帖和周到。

她害怕自己的琐事麻烦了庄信正,总是在信的结尾处,郑重交代“请千万不要特为回信”;担心打扰了对方,书信里时有抱歉、对不起、非常感谢之类的话;又因为怕断电,所以常备蜡烛,彻夜写作,蜡烛钱也要随信寄给庄信正。

这种泾渭分明的边界感,甚至有些僵硬的礼貌,在外人看来,难免不是不易亲近,防御过重。

但是放到张爱玲的生活经历中去看,何尝不是她一贯看重的体面、自尊、不要任何人的担待。

对供她上学的母亲是这样,对同住的姑姑是这样,在陌生的美国自然也要这样。

庄信正理解并且接纳张爱玲这个天才的任何个性。“除非有事或者太久没有她的音讯而挂虑,”都尽量避免打扰她,以免让她感到回信的压力。

他也明白张爱玲怕应酬,在待人接物方面并不热衷,所以一直秘密保有她的地址,从不外泄。

张爱玲称庄信正是自己“极少数信任的朋友”之一,而庄信正也正如她所期盼的那样,对得起所有嘱托。


书签为手稿复刻


这本《张爱玲庄信正书信集》,除了收录张爱玲的八十四封来信,庄信正的五十封去信以外,每封信的下方都有庄正信的注释,交代张爱玲当时的生活轨迹,以及所有相关的人事。与信件原文对照来看,更看出庄信正的仰慕和尊重。

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读完三十年的书信,不难让人别有一番感慨。庄信正给张爱玲的信件,张多半丢弃。到了1995年去世前夕,张的回音渐少,一年半载才只有一封,这时又只见庄信正的殷殷问候了。


像是一座孤岛,逐渐切断它和外界连接的信号。

而这一信号终于断绝,到今天也已有24年了。

至此,也真是应了庄信正怀念张爱玲所说的那句话:“旧事凄凉不可听。”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

张爱玲 / 庄信正 著

一段跨越三十年的文学史的见证

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张爱玲

2019新版﹒精装典藏

新增张爱玲给庄信正的第一封信复刻拉页

随书附赠 张爱玲祝福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