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单元溶液知识

2019-12-22   劲草云


1、溶液一定是混合物,但是混合物却不一定是溶液(如泥水混合物就不是溶液)。

2、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但是均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纯酒精不是溶液)。

3、溶液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氯化铁溶液是黄色的)。

4、溶液质量一定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但溶液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5、溶液中的溶剂一定只有一种,但溶液中的溶质却不一定是一种(如汽水等就是含有糖、香料、CO2等多种溶质的溶液)。

6、溶液中的溶剂不一定是水(如碘酒溶液中的溶剂是酒精),但含水的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7、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溶液(如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因为其微溶于水,故是稀溶液;而溶解度较大的一类物质如NaCl等,其不饱和溶液却可以是浓溶液)。

8、在温度相同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但在不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如20℃时的饱和KNO3溶液不一定比80℃时的不饱和KNO3溶液浓)。

9、饱和溶液加溶剂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但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0、饱和溶液降温后不一定会有晶体析出(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其饱和溶液降温后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11、某溶液蒸发一定质量溶剂后有晶体析出,原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原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只是在蒸发过程中变成了饱和溶液。

12、在一定温度下,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如20℃下的饱和食盐溶液不能再溶液食盐,但还能溶液蔗糖)。

13、将饱和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一定变大。因为当温度改变时,溶液的状态会发生改变,但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却不一定改变。

1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一定减少,但溶剂质量不一定减少(如降温结晶)。

15、升高温度,气体的溶解度一定降低,但固体的溶解度却不一定升高(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高分宝典

溶解度理解和应用“七忌”

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掌握了这个概念,可以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并能进行正确的运算。在表示物质的溶解度时有“七忌”如下:

一忌不标明温度。任何一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都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受温度影响不大,极少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所以在不同的温度下,同一种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二忌不标明是何种溶质。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三忌不说明溶剂量。溶剂量是100g,这是规定的量,不能随意改变。

四忌不考虑溶液状态。溶解度一定是在溶液达到饱和状态下,也就是溶质的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条件下的值,这是必要条件。

五忌不写单位。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若写成31.6就不对了,单位“克”不能丢掉。

六忌把溶解度和浓度混淆。溶解度是物质溶解能力的量度,而溶质的质量分数(浓度)是表示一定质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是两个不同概念,不能混淆。

七忌不考虑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时结晶水的去向。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结晶水的量要计入溶剂中,溶质是无水部分的化合物,否则就会出现计算上的错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学高分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