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安全问题,也备受瞩目。有一位叫安金磊的70后农民,对此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解释,他说农产品安全的标准,就是“哪一天,我们可以放心地吃土,那就算是好了” 。
这话的背景,就是现在农业的一个现实性的问题:约占中国耕地面积一半的土地正在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土地污染,成为农业稳产增产增收的威胁。
安金磊,是河北省枣强县马屯镇东紫龙村的一名农民。他主张返璞归真,在河北中部的40亩土地上,他实践了没有除草剂、化肥、农药的生态有机种植法,并且颠覆了人们的“益虫”“害虫”的绝对定义。
要说到安金磊的这个大胆的想法,还得从1993年他当国营农场技术员时候开始。那是他刚参加工作不久,也是第一次下地打农药。刚拧开农药瓶,一股刺鼻的农药味就让他觉得一阵阵恶心,有些喘不上来气。他想,这得是多大的毒性,果树能受得了?这样的果树长出的果子,人吃了真的安全吗?
不久,在附近的一个农民家里,小孩因为吃了刚喷过农药的西瓜而中毒的消息,让他心中荡起了阵阵涟漪。村子里还有农民在干农活时候手被割伤,用上了老一辈传下来的止血土法子,就是随手抓起一把泥土抹伤口上,让血凝固。结果这法子不灵了,这位农民最后伤口感染到送去了医院急救的程度。
现在的农民可比老一辈农民幸福多了,现代农业使得农民们离不开化肥、农药、除草剂。农民种地看见长了野草,就把除草剂撒上,看到有虫害,就把弄药喷上,看到作物长势不好,就把化肥一撒。然后围在一起谈天说地,就只等着收庄稼了。这样的农业真的好吗?
对农药化肥等现代农业感到疑惑的安金磊,开始了潜心研究没有农药化肥的传统耕种方法。通过向老人们打听,原来几十年前,农田里也是有虫子的,但不至于发生虫害,现在有了农药,但虫子却更多,更不容易杀死了。地下水也被抽取的越来越少,以至于机井越打越深。虽然用了化肥能够增产,但粮食和蔬菜吃起来感觉总是少了什么味道……
2000年的时候,他村子附近东紫龙村,有40多亩的贫瘠土地没人承包,于是安金磊和家里一商量,辞去工作,回村包地。人们对安金磊打理的这40多亩地多是摇头,说他是“最傻”的农民。因为安金磊给他的土地每年3个月的休耕期,这3个月里,任其野草疯长,鸟类和小虫任其栖息。还有更让人想不明白的。每年安金磊还会种一片谷子来“养鸟”。第一年他种的5亩谷子,看到有麻雀来吃,他干脆就不收了,等了整整17天,让几千只麻雀痛快吃了个够。这时候,麻雀顺便还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谷子地旁边有一片棉花地,于是吃饱后的麻雀四散开捉了几天虫子,一通折腾后,安金磊把麻雀吃剩的谷子收了回来,打了400斤。
其实,安金磊这样做,只是为了让这片已经没有一点肥力的土地能够重新肥沃起来,开始他用了“多粪肥田”法,也就是时髦的“有机还田”。他认为土地里连蚂蚁、蚯蚓都没有,这片土地全凭借化肥农药来打理,土地会失去原本的生态平衡。久而久之,“害虫”不死,“益虫”也活不了,整个生态链都会坏掉。不如让“麻雀做麻雀该做的,小草做小草该做的,青蛙做青蛙该做的,我们就做我们该做的”。
经过几年的努力,安金磊的地里已经能看到60多种昆虫,还有燕子、喜鹊等16种鸟,在这片40亩的土地上,虫语蛙鸣再次奏响,土地也变得松软细腻,有了一股原本属于土地的清香。
除了棉花和谷子,安金磊还在地上种了玉米、花生、西红柿等7种作物,2003年6月,天气异常炎热,在棉花地的一头有一个小水洼,有一天突然来了上千只燕子在那片地上落了一地,只为了喝水。安金磊为鸟类和其他动物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蜜蜂在这里有花采,还能传粉授粉,让鸟捉虫,让蚯蚓松土,众多消失已久的农田生物重新在这里活跃了起来。
在各种作物间,安金磊也进行了巧妙的搭配,让每一寸土都得到应用。他为喜光的农作物留足间距,在植株的高矮上,进行间种搭配,像是棉花经常与芝麻、绿豆间种,这样做还能有防虫的效果。还在棉花旁边种上绿豆,这样就解决了棉蝽象吃棉铃的问题,棉蝽象会去吃掉绿豆的叶子,反而不吃棉铃了。吃掉叶子的绿豆长势也不受多少影响,棉花和绿豆成为了种植上的最佳拍档。
除此外,水也是要考虑的,像是大豆拍涝,而玉米需要水量较大,这就可以成为一种互补的栽种模式。尤其是在大旱的年份,尤其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效果。别人的谷子浇了好几次,他只需一次,甚至可以多次不浇水,依旧能达到亩产500斤。
安金磊说,自己种的花生、玉米、大豆都从来不浇水。引来了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
不过,自然的种植法,还是和高产有相当大的距离,像是小麦,一般亩产700斤,谷子一般是500斤,产量依旧是安金磊一个绕不过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