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高于婷 路娜)“双11”消费热潮来临,近段时间以来,“线上线下”的商家们早已开始了预热,推出了定金预售、多件打折、满减优惠等促销活动,吸引广大消费者。
面对促销浪潮和大幅优惠,作为消费者大都会为之心动。然而,在往年的促销活动中,许多消费者因盲目冲动消费,也买到了一些无用商品,甚至是瑕疵商品。今年“双11”,市民们如何来作消费抉择?是盲目跟风、冲动消费,还是需要为主、理性消费?
如今,网购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消费方式,趁着“双11”优惠力度大,很多市民都开始大量购物,年轻群体作为消费主力军,主要消费类型有化妆品、衣物、电子产品等,而中年消费群体,大都是些日化用品、家居床品。
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张琦给自己列了张“双11”购物清单,在各大电商平台上进行比价,然后提前加入购物车,待活动开始当天抢购。张琦告诉记者,她主要是购买化妆品,比起专柜要划算很多。以前她都是看着便宜赶紧下单,最后发现有些商家是“先涨价再降价”,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优惠。
“现在会提前关注,货比三家,不单单只看优惠,质量和口碑也很重要。”张琦说,她还打算囤一些日化用品,“像洗衣液、除菌液、洗发水、纸巾等等,都是日常消耗量较大的商品。从网上购买比在超市便宜很多,还能快递送到家里,又实惠又方便。”张琦说。
“线上”促销活动热,“线下”优惠力度也不小。在西峰城区,不仅各大商场开始“双11”活动宣传,而像一些水果店、便利店、餐馆、理发店也推出了种种优惠。
市民徐女士在朋友圈看到,自己经常去的那家理发店推出了“双11”促销活动,1480元的烫发,在11月11日前付款预购就能享受388元的优惠价,这让徐女士十分心动。“现在大大小小的店,都在趁着消费热潮推出优惠活动,优惠力度也确实很大,但作为消费者来说,希望有优惠,也同样希望能够保证质量。”
消费市场活跃,人们一边为之狂热,同时也有一定担忧。据部分市民反映,在往年的促销活动中,他们也收到了一些存在质量问题的商品,虽然享受了优惠但质量却没了保障,其消费权益受到了侵害。
11月8日,记者从庆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从近三年投诉情况来看,2017年受理投诉、举报1610件;2018年受理投诉、举报2136件;2019年截至目前受理投诉、举报2315件。从投诉总量看,近年来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从投诉的类别来看,2019年上半年商品类投诉588件,占投诉总量的56%;服务类投诉464件,占总投诉量44%。
从投诉举报涉及问题的基本性质划分,排前五位的依次为:售后服务373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37.31%;合同320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27.37%;质量问题126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10.78%;不正当竞争17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1.45%;广告16件,占投诉举报总量的1.37%。
据工作人员介绍,“双11”期间,有不少网络购物平台推出“打折”“满减”“红包”等优惠促销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如,“最高领取1000元红包”活动,点开“红包”很可能是空包或者需其他群组才可获得,不少消费者按照提示分享后并未得到实际优惠;有金额的红包可抵扣购买商品的价格也可能并不比平时的销售价低,消费者还须警惕类似促销陷阱。先涨价再降价、打折,这是每年“双十一”一些网店的惯用骗术,也是消费者最容易上当的陷阱。并且,消费者往往被大幅度的促销吸引盲目购买,忽略了商品的实用性和自己的真实需求,从而造成商品的闲置和资金的浪费。
庆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庆阳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汉涛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物时提前整理购买的物品清单,对照清单按需购买,以免造成浪费。不要盲目购买不必要的商品,更不要被“优惠”“折扣”“便宜”“返现”等宣传活动冲昏头脑。同时,建议消费者根据需求理性购物,在“双11”节前,提前关注商品价格波动,并通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对比价格。在购买商品前,要仔细阅读平台网站和商家的促销规则,明确红包、积分及优惠券的使用范围,询问退换货物方式及运费政策,避免事后因不了解促销规则而发生消费纠纷。
消费者要优先选择信誉度高的卖家购买,并通过正规的第三方支付渠道进行支付。谨慎使用“二维码”支付,防止不法分子盗取个人账户等信息。在购买商品时应注意保存购物凭证,例如,促销活动截图、商家承诺截图、与卖家的聊天记录、购买记录、快递单号等等,防备出现纠纷时有充足的证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商家送货时,尽量当面核验商品,注意核对货物是否与所订购商品一致,有无质量保证书、保修凭证等,如有问题要请承运公司出具证明。一旦发生消费纠纷,消费者可先行与经营者或交易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依法向各级行政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投诉,或者直接拨打12315热线投诉。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现消费争议和纠纷时,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可以通过与生产经营者自行协商解决、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根据与生产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地方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五种方式解决。
“商家要规范经营,消费者要理性消费。”刘汉涛说,作为消费者应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坚持量入而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消费;避免盲目消费、情绪化消费,不要乱花钱买别人有、对自己无用的东西;倡导文明消费,绿色消费,做到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做一名绿色环保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