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彩虹丨“桥”,我们的70年

2019-10-10   武汉文学艺术

长江东去,汉水西来

当汉水在数百年前改变了奔流的方向

这个城市的雏形便尘埃落定

武昌、汉口、汉阳

在两条大江的交汇处鼎足而立

明明是一座城池,却又“天下三分”

武昌持重,汉阳古典,汉口繁华

三镇三个模样,三镇三种气质

串联起了武汉三镇的江、湖、景、人

对于武汉而言

它不仅仅是空间上的物理连接

江南江北,它更是人们习以为常

往来穿梭的生活纽带

黄文瑞/摄

沈昭龙/摄

武汉人爱桥,武汉人的生活离不开桥。桥,对于武汉人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在江城架起的一道道“人间彩虹”,像一种空间构造的艺术。

60多年过去了,长江大桥、长江二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11座跨江大桥应运而生,加之市内无数的人行天桥、立交桥、公路桥、农用桥、景观桥等,武汉已经变成了一座“桥都”。

图源网络

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竣工时曾有5万武汉市民参与通车典礼,后被列入国内首批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黄蕾/摄

赵广亮/摄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对于武汉而言

大桥永远是最知名的地标

是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也是家住江边的市民们傍晚最爱的去处

对于江城人民而言

大桥暮色渐渐漫起

笼罩成金色的江面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夕照下的江滩

人与景才是他们记忆中最美的乡愁吧

长江武汉段的第二座大桥,为长江上第一座特大型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历时4年建成,1995年6月9日通车,与大桥一起改变了武汉三镇一线牵的交通格局,使被长江、汉水分割开的汉口、武昌、汉阳三镇首次形成28公里的交通内环线。

郑小平/摄

赵广亮/摄

张斌/摄


斜拉桥的白色钢索

宛如振翅欲飞的沙鸥

尽管是最低调的白

却不失为最朴素、柔和的色彩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秋末冬初时节

桥下白浪翻滚,绵延数公里

弥漫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浪漫与温情

长江武汉段的第三座长江大桥,也被称为武汉长江三桥。2000年9月9日建成通车,是武汉88公里中环线上的重要跨江工程。

赵广亮/摄

赵广亮/摄


白沙洲上夕阳晚照

斜拉钢索的缝隙间投下落日的金色余晖

远处的轮船在江面缓缓地驶来

悠扬的汽笛声回荡在你的耳畔

趁着秋日,穿过车水马龙

寻一处静坐观桥

看天空被落日晚霞染成红色紫色

赏城市霓虹斑斓

长江武汉段的第四座长江大桥,连续半漂浮体系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2001年12月15日建成通车。

柳斌/摄

赵广亮/摄


2847米的桥身跨越江面

从容一迈

一头连着蔡甸区军山镇

一头连着江夏区金水乡

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西南段的重要咽喉

清晨

军山长江大桥上笼罩着蒙蒙的薄雾

不自觉行驶到江城西南郊

京港澳、沪渝两条高速公路在这里跨越长江

你可以放松油门,摇下车窗

让视线尽情撒野

桥上观日出

应该会别有一番兴致吧

长江武汉段的第五座长江大桥,2007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是京珠、沪蓉等国道主干线武汉绕城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控制性工程。

肖劲松/摄

赵广亮/摄


武汉市的东大门

西起邬家后村,北至鄢家湖

恢弘大气,富于变化

建设过程中,建桥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

其中,大桥南锚碇基础工程被誉为“神州第一锚”

堪称科技桥与景观桥的完美结合

武汉市的第六座长江大桥,2009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的武汉第二座公铁两用桥,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黄蕾/摄

赵广亮/摄


它的建成通车

实现了长江上高铁的第一次跨越

使铁路过江能力扩大二至三倍

缓解了大桥、二桥通行能力紧张的状况

武汉市路网得以进一步完善

一早一晚

旷野灰般的桥身被霞光“染色”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烟雨迷蒙的秋日

天兴洲大桥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斜风细雨不须归

别有一番情趣

武汉市的第七座长江大桥,2011年12月3日建成通车,作为城市二环线的节点工程,是世界跨度最大的三塔斜拉桥。

陶进/摄

赵广亮/摄

黄蕾/摄


二七长江大桥上

斜拉索像三把展开的巨伞

牵手高耸的三塔

象征着武汉三镇携手并进

光阴岁月的流转中

钢筋铁骨浸染上朝九晚五的温度

车来车往连接着启程与归途的憧憬

武汉市的第八座长江大桥,2014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是世界首座主缆连续的三塔四跨悬索桥,同时也是世界同类桥梁中跨度最大的三塔四跨悬索桥。

周国强/摄

舒运平/摄


高耸的三塔

寓意着武汉三镇鼎立

简洁、轻盈的轮廓

勾画出一道富有韵律美的风景线

它是武汉最美长江大桥

在白天

它似乎只是晴川红的忠实追随者

只有夜幕降临之后

华灯的照射才让它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有晴川红在前

要怎样才能红得不一样

答案是国际橘


武汉市的第九座长江大桥,2017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也是武汉四环线重要过长江通道。

黄文瑞/摄

赵广亮/摄

 

如果不能蓝得像古田桥那样优雅

也不能白得似二桥那般纯粹

不如用蓝白组成一条“天空色”

横亘于白沙洲长江大桥

和军山长江大桥之间

北起汉阳沌口徐家堡

南抵江夏区龚家铺

不同于传统市政桥梁

作为高速公路桥

它串起武汉四环线西南段

承载着无数大大小小的货运车辆

武汉市的第十座长江大桥,是武汉第一座双层公路桥,是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双层悬索桥,其悬索桥跨度在国内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据悉,将于今年10月8日通车。



黄文瑞/摄

黄蕾/摄


一经亮相

便格外引人注目

一身金黄“外衣”

犹如身披黄金鳞片的巨龙

横卧在长江之上

它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悬索桥

两千多位市民组团参观一睹其风采

这个月底,它将完成首次通车

与军运会一道共同庆贺祖国70岁生日

武汉的第十一座长江大桥,原起名为武湖长江大桥,是武汉四环线重要过长江通道。该桥南岸距青山区武钢外贸港码头下游约1公里,北岸至黄陂区武湖街花楼街与沙口村之间。

陈一波/摄

图源网络


全长7548米,主跨938米

桥面48米,设计双向10车道

据悉,这是目前长江上最宽的桥

也是世界上跨度第五的斜拉桥

主塔高279.5米

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A”型塔

青山长江大桥

独特的全漂浮体系

主桥钢梁没有横梁支撑

依靠斜拉索的拉力处于全悬浮状态

跨越在浩渺的长江之上

19级大风中也能屹立不动

《四岸繁景映八桥》 吴罗庚/摄


武汉,从1949到2019

70年的流金岁月里

一代代筑桥人砥砺前行

在长江上架起了11座美丽的大桥

桥,是水上的彩虹

也是凝固的历史

11座长江大桥,连接了武汉三镇

也连接了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敢为人先,追求卓越

相信在江城人的共同努力之下

我们会穿越一道道“彩虹”

走向更加光辉的未来

 

出品: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新媒体中心

监审:邓鼐 监制:李沂阳/吴晓君 编辑:简简

图片:部分源自《武汉印象》摄影卷

投稿:wuhanweny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