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如何驳倒对手的虚假论点补偿

2019-09-25   海哥说演讲


所谓虚假论点,就是表面看起来这些论点是正确的,但经过论证,就会在深层次中发现这些论点是虚假的,是不正确的。那么,如何揭穿对手的伪装,驳倒其虚假论点?

迂回分析

某地在扶贫工作中,开发项目资金紧张,大家对“要不要建设文化礼堂问题”展开辩论。正方:“目前,开发扶贫中的茶叶加工项目总共才100万元,却要节外生枝,先拿出20万元建设文化礼堂,搞道德志向教育。扶贫资金本就僧多粥少,建文化礼堂还要挤进来分一杯羹,这不是雪上加霜吗?”反方:“这些疑虑,听起来道理铿锵,但是仔细分析起来,未必能立得住脚。扶贫先扶志,扶贫先扶脑,这是根本。因为,只有志气、道德、思路,才能让人思想活跃、眼界开阔,扶贫才扶到了根本上。如果只是就事论事地拿钱补窟窿,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暂时补上了,但不久就会出漏洞。只有把人的思想引导正了、指导开了,扶贫才扶到了点上,而建文化礼堂就是这个目的。要说钱的问题,当初校车问题、营养餐问题、环保问题,都曾缺钱,但思想认识上去了,问题反倒解决了。”

正方的论点看起来很符合大众价值取向,但其中的虚假性就是没论到根本上;而反方另辟蹊径,通过迂回分析,不但论到了根本上,而且把论点建立在高瞻远瞩上、建立在深刻处。这样分析,联系实际、纵横推敲、论证深刻、论在点上,对方的虚假论点瞬间瓦解。

细化阐述

在一场《自我成长中,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的辩论中,反方:“人们看问题越来越实际,人们做事看重的是结果。经商的赚到了钱、唱歌的出了名、做学问的成了学者,就是成功。所以,取得成功的结果才是最重要的。”正方:“结果是过程的结局和目的,但是过程所蕴含的质量却令人关注。首先,人生目标的调整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在过程中我们能够优化和选择最好的目标;其次,实现目标所采用的方法、社会的善恶评判存在于过程。比如,是光明正大、扎扎实实,还是投机钻营、虚假撞骗;最后,人的潜能挖掘,蕴藏于过程。因为,要实现结果的成功,就需要发掘最大潜能。所以,过程的各大要素决定着成功和结果的光彩和生命力,说明过程比结果重要。”

结果先行,符合一般人的思维定势。反方把这种普遍思维作为强悍论点。但是,通过正方的细化阐述,却揭穿了对手论点的虚假。这样论证,条分缕析,找出了论点的依据;高屋建瓴,在人们的固化思维中找到了论点的新亮点、新高度,辩倒了对手。

假设情境

在《景观建设中,应以人为本还是以景为本》的辩论中,正方:“当前各地都在建设景观,景观就是战斗之本,以景为本不会有错。”反方:“人建景观,以景为本,好像正确,其实有谬。我们要论的‘本’,必须在人和自然出现不可避免的矛盾,我们看重谁,才知道谁为本。比如土地,过去每公顷土地只要养活3个人,可现在要养活10个人,如果以景为本的观念推论,你让多出来的人何去何从?还有粮食问题,联合国统计表明,每天有2500人死于饥荒,这些人饭都吃不饱,何谈建景观?还有从人类价值角度去看,如果在野外发现狮子袭击人,难道我们要以景观为本而牺牲人类生命吗?所以,对方论点不能成立,而以人为本建设景观才是正确的。”

人建景观,以景观为本,好像正确,可是经反方以“土地养人”、“粮食问题”和“狮子袭人”等假设情境、在矛盾中重“本”为“本”的论证推演,得出了自身的论点。这样推演,层层抽丝,剥出了茧子;情境假设,虽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理在其中。所以,它所立起的论点理正辞严,使对手的虚假论点不攻自破。

在论辩中,对手的虚假论点有很强的欺骗性和障眼法,稍有不慎就会深陷其设置的泥淖。而上述方式揭穿伪装、立起论点,值得探究运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