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汹涌疫情,他们果断选择逆行向前

2020-02-12   宿州广播电视台

面对死亡的威胁,求生者选择从灾难中心逃离,而他们却选择朝着相反的方向驰援。他们被称为伟大的逆行者!在这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战役中,这一称号当之无愧属于奔赴湖北武汉的援鄂医疗队的医护人员!

在疫情防控关键时刻,安徽省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组建援鄂医疗队,在最短时间内,来自全省各家医院的187位医护人员齐聚合肥,在省委省政府一声号令下,立即乘坐当晚的动车向着疫情中心武汉进发!

在这187人的队伍中,有四位同志来自安徽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皖北煤电集团下属总医院。他们分别是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东光、ICU护士长赵品侠、呼吸一科护士马瑞娟、感染科护士曹梦楠。他们是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从全院100多名主动请缨的医护人员中挑选出的佼佼者,因为他们不仅代表着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3000医护人员,而且还肩负着4万皖北煤电和安徽省50多万国有企业产业工人的殷殷重托,在这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与死神、与疫情的决战中,他们都义无反顾的选择了逆行向前!

张东光:践行初心使命就要义无反顾,逆向而行!

张东光,副主任医师,皖北总院呼吸内一科行政副主任,1999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先后在感染科、呼吸内科工作至今。

张东光医师在医疗工作岗位上不忘初心,时刻牢记医者使命,他医德高尚,具有高超的业务技术水平、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就谈不上真正的服务好病人,张东光深知这一点,他平时坚持业务理论学习,积极参加省内外各项学术活动,曾先后在南京胸科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北京市天坛医院进修学习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及气管镜下介入治疗,先后发表多篇论文。

他始终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宗旨与自己的临床救治工作联系在一起,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呼吸科老年病人多,急重症病人多,临床工作繁杂而锁碎,但是张东光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每天都奔波在临床一线,为患者的康复而辛苦忙碌着。不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有来找他看病的患者,只要他在家,他都及时赶到医院,耐心给病人进行检查治疗。

在医疗活动中,除了精湛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张东光一直把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不仅从不接受病人红包,还尽量帮助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带头树立行业风尚,维护医院形象,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赞扬,多次收到患者赠送的感谢信和锦旗,受到医院及上级卫生主管部门的表彰。

呼吸内科除了要面对一般医护人员的风险外,还要经历各种突发疫情的考验。在抗击“疫情”面前,谁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张东光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爱人又在医院手术室上班,本身家庭负担挺重,但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没有丝毫的犹豫彷徨,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为了早日取得抗击疫情的胜利,他舍弃小家,主动请缨,义无反顾,逆向而行,报名志愿加入了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冲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最前线,用忠诚和付出诠释了一位医务人员初心和使命。到达武汉以后,他与队友团结协作,作为医院援鄂小分队队长,在武汉协和东西湖医院呼吸一病区,他身先士卒,表率先行,迅速投身到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救治工作中。

赵品侠:我队员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

赵品侠,女,46岁,汉族,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第三届安徽省重症监护专科护士,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ICU护士长。1998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护理系,毕业后一直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工作,先后在SICU、ICU工作至今。

赵品侠护士长在重症护理岗位上,一直以病人为中心,时刻为病人着想,兢兢业业。在20多年的艰苦繁忙的重症护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经验和管理经验,练就了娴熟的危重病人护理和抢救技术。她善于钻研和学习,业务精湛。她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关心、爱护、尊敬护士,以诚相待,善于激发护士工作热情,让她们全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给病人以灿烂的笑容。她热心公益,长期资助一名家庭贫困学子完成学业。

面对武汉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她毅然决然地舍弃小家,主动请缨,义无反顾,逆向而行,报名志愿加入了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冲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最前线,因业务过硬,管理经验丰富,在武汉她临危受命担任东西湖区人民医院呼吸六病区安徽援鄂护理团队负责人,与队员团结协作一周内完成护理交接。一周后与安徽护理领队接管东西湖区3个护理病区,B座八楼呼吸六病区,B座九楼呼吸七病区,B座11楼呼吸九病区,共负责三个病区的管理工作。现正有条不紊地带领安徽援鄂护理东西湖区小分队投身到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尽管她时刻被疫情威胁包围,但是她时刻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在她的工作日志中,她这样写道:我队员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

马瑞娟:昨天世界为我守护,今天我来守护这个世界!

马瑞娟,女,23岁,汉族,1997年7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皖北总院呼吸一科护士。2019年6月毕业后,一直在呼吸一科工作至今。

虽然参加工作的的时间不长,但得知武汉疫情严重,需要支援时,马瑞娟毫不犹豫地报名。护士长根据她日常工作能力、工作态度等综合表现,很信任的同意了她的申请,让她和两个老师一起,投入到武汉抗疫一线。

她家在灵璧县,当她的母亲知道她要去武汉的消息时,妈妈的第一反应就是,坚决不行,那里太危险了,一定不能去!但是她跟妈妈说:“武汉那里更需要我!”妈妈沉默了许久,哭着说:“那你到那里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我们在家等你回来!”现在全家都在全力支持她的工作,有时间就会打电话鼓励她,让她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在一线工作!

马瑞娟到了武汉被分到东西湖人民医院,那里的工作强度比想象的要大的多,物资也很匮乏,为了节约资源,上班时间不敢喝水。工作上也有很多困难,防护服和双层手套给护理操作带来很多不便,但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马瑞娟攻坚克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她跟老师说,我们一定能早日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

作为一名参加临床工作不久的护理工作者,马瑞娟在这场疫战面前,没有退缩,勇往直前,把平时在学校和医院老师交给她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到了这次一线工作当中!作为支援队伍里一名比较年轻的护士,她不甘落后,表现突出,收到了领导及老师的好评。

马瑞娟说:“03年非典,那时我们还小,全世界都在守护90后,现在我们长大了,换90后来守护全世界!”

曹梦楠:如果大家都顾小家,那新冠病人的治疗谁来做呢?

曹梦楠,女,28岁,汉族,1991年8月出生,2012年毕业于江西科技学院护理专业,职称:护师,皖北总院感染科护士,毕业后一直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感染科工作。

曹梦楠自参加工作以来,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善于学习。人们视传染病为猛虎恶狼,可是她在感染科一干就是7年,感染病房工作有多危险,平常人是很难想象的。感染科平常收的病人大多是肝病、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传染病等,送到这儿的都是高危病人,有的连家属都不敢陪,但只要送到感染科,曹梦楠总是变成病人最亲近的人。

对突如其来的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护士长在微信群里通知要选派一名优秀的护士去驰援武汉时,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彷徨,主动请缨,义无反顾,逆向而行,报名志愿加入了安徽省首批支援武汉医疗队,晚上,当她母亲知道时,流下了担心的泪水,男朋友也比较担心,跟她商量能否不去,只因为,还有一个多月就是他们的婚期……她耐心的做通了母亲、男朋友的工作,她说:“如果大家都顾小家,那新冠病人的治疗谁来做呢?疫情如国难,国难当头,我们是护士,救死扶伤是我们的责任,行善积德,造福人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因为怕死而退缩,岂不是丢弃道德,更有愧于护士这个圣洁的称号吗?最终,母亲和男朋友被她说服,次日清晨,曹梦楠第一个拉着行李,出现在医院集合点。

到了武汉,曹梦楠和同事一起先被分到了武汉泰康医院,现在又被调到了武汉东西湖人民医院,白夜班交替,常常一个班下来,回到指定住宿点,连接家人电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曹梦楠说,我无悔于我的选择。作为一个感染科护士,我不是不知道穿上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口罩、面屏、二层手套,穿上鞋套是什么感觉,那就是活脱脱一个被装在套子里的人。穿上这身行头,即使不动也会汗流夹背,更别说还要忙前忙后地治疗,护理病人,处理生活垃圾。这期间不能吃,不能喝,更不方便上厕所。所以忍饥,挨饿,憋尿等是常事。但是,病毒肆虐,作为一名白衣天使,我别无选择,看着病人恢复健康的笑脸,那就是我坚守在抗疫岗位上的动力,再苦再累,我也会坚守到底。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援鄂医疗队四位白衣天使,用行动为我们生动诠释了,大难当前,我们该如何挺起国家和民族的脊梁!(皖北煤电集团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