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和毕加索,艺术成就上都无与伦比,命运却天差地别。
梵高在生前过得十分潦倒,他的画作一直没有得到赏识,还受长期受到精神疾病的折磨,37岁那一年,他扣动了手枪扳机,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他去世之后,经过了一个多世纪,世人才发现了他作品的艺术价值。
与梵高相比,毕加索就幸运多了。
他年轻的时候也很贫穷,但是,在巴黎打拼不久后就开始成名,他的作品还越卖越贵。
今天,在国际上拍卖的艺术作品里,最贵的前十名,毕加索的作品就占了四个。
他活到了92岁,留下了7万多幅画作,遗产高达四百亿人民币。在美术史上,生前就拥有这么多财富的画家,只有他一个人。
为什么梵高受穷,毕加索却很富有?
而他得出的答案是:因为毕加索善于和金钱打交道。
他在毕加索的故事里,找到了三个关于金钱的启发。
我们先看看第一个启发:将金钱看作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毕加索早年在巴黎闯荡,生活很艰难。那时他没有名气,而巴黎的画商只卖名人的画作,他的画根本没有机会放在画廊里出售。
眼看自己口袋只剩下十几个硬币,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拿着这些钱,雇了几个人,每天到各个画廊里转悠,临走前问店主,有没有毕加索的画?
一段时间之后,店主都以为毕加索的画很受欢迎,于是,就把他的画买下来,放到店里出售了。
在我们传统的金钱观里,节俭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没有钱的时候,就更加要捂紧自己的口袋。
所以,假如我们像年轻的毕加索一样,口袋里只剩下十几个硬币,多半都会看紧这笔钱,想方设法的省着用。
但是,毕加索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为了省钱而省钱,金钱的作用,在于能为我们解决问题,把钱用在适当的地方,比存起来更明智。
毕加索带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是,创造价值,就自然能获得财富。
在考虑怎么赚钱之前,应该考虑的,是怎么可以做出对别人有价值的事情。当你创造了价值,金钱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有一次,毕加索到餐馆里吃饭,有一位服务员拿着一张餐巾纸找到他,请他在上面画画,并且承诺,会为这幅画付钱。
毕加索答应了。他下笔迅速,用了大概30秒就完成了这个小作品。
服务员拿着画,问应该付多少钱,毕加索笑着说:“这幅画要100万。”
服务员大吃一惊,100万可不是个小数目。
他问毕加索:“怎么这么贵?您画它才用了30秒啊。”
毕加索回答道:“你错了。我画它足足用了40年零30秒呢。”
一张餐巾纸上涂鸦本身不值钱,但是,毕加索的创作给它赋予了价值,它就马上身价百倍了。
在毕加索众多作品中,有一幅画叫《格尔尼卡》,这幅画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看上去很单调。
画面上是各种光怪陆离的动物,它们的外形都很抽象,没有什么美感,像是孩子随意画出来的涂鸦。
然而,这幅画的价值高达上亿人民币。
除了是因为毕加索的创作技法高超,更是因为这幅画背后的故事和意义。
这幅画是了纪念西班牙的一个小镇而作的。
1937年,德国军队轰炸了西班牙的小镇格尔尼卡,造成了2000多名平民无辜伤亡。德军还在小镇上大开杀戒,十分残忍。
当时的西班牙共和国政府,邀请毕加索绘制一幅纪念遇难人民的画作。
毕加索马上接受了邀请,日以继夜的创作,于是,就有了这幅《格尔尼卡》。
在画里,有凶残的公牛,它代表的是德国法西斯;有受伤的马,象征着受难的西班牙小镇。
在画面的左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悲痛流泪,一名士兵倒在地上,手里握着鲜花和剑。
在画的右边,一个人在烈火中跳跃起来,张开双臂呼喊求救。
离他不远处,是一个仓惶逃难的女子,因为她只顾着逃命,把自己脚落在了后面。
在人民受苦受难的画面中,还有一盏明亮的灯,它象征着正义的光明和希望。
毕加索的这幅画,倾注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他控诉了法西斯对人性的摧残,更体现了对同胞的大爱。
这幅画给当时处于战争黑暗的西班牙人民,传递了生存的希望,这是它价值连城的原因。
毕加索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创造信用。
信用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信用就是那些你能给自己打包票的特质,比如名声、技能特长、经济实力等等。
毕加索购买生活用品的时候,喜欢用支票支付。除了方便,他这样做还会得到一个好处。
支票上有他自己的亲笔签名,因为他名声显赫,店主拿到支票之后,往往不会把支票拿到银行兑换。
而是把它作为艺术品,装裱起来,放在店里显摆,或者自己收藏。
这样一来,毕加索相当于没有花任何钱,就“买”到了东西。
让我们来想一想,为什么店主都不愿意兑换毕加索的支票呢?
因为,他们相信,毕加索的签名很值钱,而且以后还有升值的可能。
毕加索的名声,就是他的信用,他让人们相信,拿着他的签名,就等于拿着一笔钱。
而梵高一生贫困潦倒,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还是他弟弟帮忙卖的,死后他的作品才得到世人认可。
而毕加索一生卖出的画不计其数,累积的财富惊人,去世后留下了几十亿美元的遗产。
这和毕加索的营销自我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正如上文所说的几点。
毕加索刚到巴黎时,生活很艰苦,画也卖不出去,这时如果他去画店自我推销估计也没什么用。
他想了个办法,雇了几个大学生,让他们每天都到巴黎的画店去转悠。
每个人在离开画店的时候,都要询问画店老板:“请问,你们这里有毕加索的画吗?”“请问,在哪里能买到毕加索的画?”“请问,毕加索到巴黎来了吗?"
一个月后,许多画店老板都听说了这个叫“毕加索”的画家。
这时,毕加索才带着自己的画出现,自然成功地卖出了自己的作品,从而一夜成名。
毕加索还非常懂得画商的心理,从而提升自己作品的价格。
他并没有将自己画作的专营权授予任何画商,而是向数位画商卖画。
每次卖画时,毕加索会同时找好几位画商,然而一次只让一位画商进入他的工作室,其他画商就在前厅等候。
这引发了画商之间的心理竞争,因此毕加索的画作很容易卖出较高的价格。
毕加索在商务社交上也极具天赋,他是一名外籍艺术家,独自在人生地不熟的法国闯荡,加上又不善言辞,按理说社交是他的短板。
但聪明毕加索采取了一种独特的社交策略,他是画家,最擅长画画,他就帮画商和收藏家画肖像画。
这时不善言辞也好,外籍艺术家也罢,都没关系了,每位被毕加索画过肖像的人都觉得很荣幸,毕加索因此和这些画商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许多人信奉酒深不怕巷子深,这个思路可能是错误的,想想梵高,他的画不好吗,怎么就一生贫困潦倒呢?
富日记刚介绍过一位流浪汉靠在马路边举广告牌的方式,收到硅谷 200 家公司的工作机会的真实案例。
当然这位流浪汉本身也受过高等教育,只是创业失败求职不顺才沦落到夜宿公园长椅的境地。
但流浪汉中一定还有其他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这些人没有获得这么多工作机会。
原因就是这位流浪汉找到了适合自己又非常有效的推销方法,把自已成功地推销出去。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管是艺术家,流浪汉,还是创业者,都应该具有营销意识,把自己当成产品,打造个人品牌,并努力通过各种创意的方法推销出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RklXWXIBiuFnsJQVsFX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