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关注野胡禅。
央视曾经出过很多各种类型的纪录片。
很多人只记得赵忠祥老师那句“在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但实际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央视纪录片的种类从人文风光到民风民俗,再到考古纪实无一不包。
其中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中华揭秘》,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一口气播了140多期。被很多网友称为“央视出品,必数神剧”。
这部纪录片的特点就是无所不包,主要任务跟片名一样直白,就是探秘。从民风民俗,如鱼宴传奇,水乡探秘,甚至还有美食探秘。
而其中的考古揭秘,最为有意思,讲述了中国考古发展至今的一些大墓的发掘考古过程。
其中有一集,至今看来让人觉得痛心。
1、小村荒地之谜
宝鸡凤翔南指挥村曾经有一块儿荒地。
这块地的奇怪之处在于,不管雨水是不是丰沛,都打不了粮食。外人感到奇怪,但本地人却对此习以为常,都讲几千年来都是如此。这块荒地周边的庄稼都长得挺好,就这地不行。
直到1976年,这块土地的秘密才被揭开。
有一个叫做靳思治的村民,本来想在这块荒地上取土,修自家的院墙。结果发现这块儿的土跟别处不一样。
宝鸡一带的田地,多数是黄土。而这一块儿地里的土,坚硬不说,更是夹杂着红色、青色等不明物质。
取土没有成功,靳思治突然想起,县里最近来了一支考古队。
考古队到凤翔的主要原因,是想要追寻秦朝的踪迹。
是因为此处以前被称作雍城,公元前677年,秦东迁至此,此后长达294年的时间里,这里就是秦国的都城。秦国曾有19位国君,就埋葬于此。
不过随着地貌以及地名的不断变迁,考古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
根据史料里的记载,秦宁公葬陵山,后来陵山易名灵山。他们在凤翔县附近的灵山勘探一年,毫无收获。
就在这时,靳思治联系上了他们。
考古队员在他的带领下,对南指挥村的荒地进行勘探。
意外发现,这是一座古墓。
在考古界,判断墓葬的时候,土质是一个重要指标,原生土,几千年都是土色一致,用洛阳铲挖出来,有竖向孔。而墓葬的土质是五花夯土,就是经过回填的土。
小村荒地的秘密就此被揭开,而考古队员却在此时,陷入了巨大的迷茫之中。
2、无名大墓
考古队员迷茫的地方在于,这地方范围实在太大了。
自从陕西考古研究所成立以来,考古发掘的墓葬数以百计,但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夯土断面就有40米宽。
一开始考古队,将这里当做地下城邑遗址来勘查。勘察完成之后,整个考古队都震惊了,这个神秘遗存的面积,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让考古队震惊的不止于此,因为这块遗址往下挖,挖不到底。一直挖到24.5米深的时候,才挖出了原生土。
之前有关于这里是地下城邑的说法,彻底被推翻。
从墓室底部钻探出来的青膏泥、木炭椁木以及这里的位置,考古队确定这是一处秦公墓。
更加令人兴奋的是,这是一座史无前例的超大型墓葬!
南北向宽度42.5米,东西向长度300米。
考古队员们都超级激动,毕竟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墓葬。
此前一整年毫无收获,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经过三个多月的勘探,就确定了一座超大的秦公大墓。
因为这是第一座在凤翔发现的秦国大墓,考古人员就将此命名为秦公一号墓。
1976年12月,在上级部门的批准下,历史上最大墓葬考古发掘,就此展开。
3、历时十年,最终差点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座墓实在太大了,光是在墓室里面就有8万立方米的夯土。
最主要的是,还不能用大型器械来挖掘。一是当时的年代中国没有大型挖掘器械。最主要的原因是,考古发掘是个细心工作,只能用人工。
墓葬里的土,就是靠人工一车车,如同蚂蚁搬山一样,给拉出去的。
期间种种辛苦,更是难以用文字来形容的。与考古的辛苦相比,最令人担心的是,随着考古发掘,这座墓葬周围发现了大大小小200多个盗洞!
光是这个盗洞数据,就创下了中国古墓盗掘史上的历史之最。此时的和考古队员们还是比较乐观的,一来这个墓葬深埋地下24米之深,二来,以古代的盗墓技术,肯定还会留下一些珍贵的资料。
但很快,考古队就陷入巨大的恐惧之中,这座墓葬——人骨遗骸实在太多了。而且各个都是在埋葬之前已经身首异处。
除此之外,奇怪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二层出现大量身首异处的神秘尸骸,三层则有许多杂乱无章的棺材。这还尚且不是最让人感到可怕的。
封土被清理完之后,考古队发现这座墓葬足足有5000平米,是殷天子陵墓的40倍,整座大墓是倒金字塔形状,有8层楼那么深。除了主棺椁之外,周边还有数量众多的葬具,里面是完整的尸骸。
箱殉72具,根据化验,这些殉人都是生前被人用绳子捆绑之后,灌下毒药,然后装入棺材之中。匣殉94具。(这是秦朝流行的屈肢葬)
这是古代最为残酷的一种殉葬制度,人殉。其中在先秦时候有一种最为残忍的殉葬制度,人牲。就是将战俘或者直接杀死然后埋葬,这个墓葬中第二层的神秘尸骸就是人牲,大墓封埋之前现场杀死。
这座墓考古发掘,一整就是10年时间。甚至创下了考古发掘之最。
之前有考古人员猜测这是秦穆公墓葬,因为史料记载,秦穆公殉人最多,但随着考古发掘,一共发现186具殉人。
大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从1976年开始,到1985年,整整挖掘了十年之后,终于马上要水落石出,当时来了一大堆媒体,准备见证这个奇迹时刻。
由不得大家不重视。因为这个棺椁,是国内首次发现的黄肠题凑棺椁。以前只在史料中有提到过。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才有的丧葬规格。
但在开棺的一瞬间,所有考古队员包括媒体在内,都无比失望!
因为这座大墓,被盗了!主椁室跟副椁室上竟然有二十多个盗洞!这么一座从体量到形制创下考古记录的大墓,主椁室竟然被盗墓贼们盗窃一空!
十年考古,功败垂成。
失望写在每个人的脸上,墓葬主人到底是谁,难道只能交给后来人来解答吗?
4、身份确认
好在,考古人员还是没有放弃,整理发掘出来3500多件文物。比如通过发掘的铁器,讲中国冶铁史,往前提前了数百年。
还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文物,比如这双玉石鞋底。
虽然看着是一双鞋底儿,但其实这是秦国当时的兵符。可以想见这样的场景,秦国出兵征战,由国君将鞋底交给将军,寓意着拿鞋底儿去抽人。
最主要的是,考古人员在出土的石磬残片上发现了文字!
并最终根据石磬上的文字,确定了墓主人的身份——秦景公。
秦景公是秦桓公的长子,秦国第十三代国君,他统治秦国长达四十年。在位期间,他继承了秦桓公的发展方略,将秦国实力不断推向中原,使得秦国日渐强盛。
而秦国打算一统中国的野心,早就已经在此刻埋藏了。要不然,秦景公为什么会用黄肠题凑这样违制的墓葬方式呢?
这是周天子才能享有的墓葬规格。
但秦国在东迁之前,就已经明目张胆的这样做了。
5、考古与盗墓之分
这是央视纪录片里最让人感到痛心的一集,十年努力,但最终却被盗墓贼抢先了一步。
而近年来的考古工作,更是一种与盗墓贼抢时间的工作。
这两年出现了许多盗墓探险类的小说,以及由此改编的影视剧。
甚至有一部盗墓剧,还在剧中借着演员之口讲到,考古,就是国营盗墓的。
很多人还真的就是这么认为的。
这简直就是对考古工作者最大的污蔑。
首先说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考古?
是为了发现历史,发现我们从何处来。坐实记载在书籍之中的历史,从文物中推断出历史真相,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具象化。
而且,文物考古发掘,一般是不会去主动挖坟的。
盗墓则是为了一己私利,进行的违法勾当。
在盗墓贼眼中,是不会有任何历史文化以及文物保护概念的,出土的所有文物,只是为了金钱交易。对于没用的东西弃之敝履,但有可能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就是某段历史的见证。